1 / 45
文档名称:

第四章 记者出镜采访.ppt

格式:ppt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四章 记者出镜采访.ppt

上传人:wzt520728 2015/9/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四章 记者出镜采访.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记者出镜采访
一、镜头前采访的意义
记者亲临现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性。
使现场的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
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使采访更加深入。
二、出镜记者的主要任务
领会编辑意图,选择出镜时机和环境
现场访问
现场述评
三、镜头前的提问
镜头前提问的具体要求:
1、简明直接,易听易懂,口语化。
做到“五不用”:不用长句提问;不用倒装句提问;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晦涩难懂的词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词提问。
2、即兴问答。
避免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或答案照本宣科。
3、紧扣主题。
4、采访前应仔细研究,准备一个问题提要。
不是为了照本宣科,而是防止漏掉重要问题。
5、提问不能中断,要随时准备提下一个问题。
镜头前提问的要点:
只告诉采访对象采访范围而不透露全部采访问题。
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有助于采访对象迅速反应作答。
提具体问题,不要太笼统、太庞大的问题。
提问要客观,不带有倾向性。
在宝贵的时间里提问要有深度有意义。
不要提带有内容提示性(诱导性)的问题。
一次提一个问题,不要一次提两个以上的问题,也不要提一个问题中包含几个小问题的问题。
提问时,要用“谁、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怎么”等词提问,避免采访对象回答“是”或“不是”。
四、现场述评
现场述评的意义
现场述评比后期配解说和演播室播报更生动
补充画面内容,消除画面的不确定性
出镜记者在现场直接与观众交流,有很强的现场感和亲切感
结合现场情况既述又评,更有说服力
现场述评的内容:
播报新闻导语
各位观众,这里是广东深圳火车站,随着我身后的这列豪华列车的开行,中国铁路建设史将翻开新的一页。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12月22日胜利竣工,全线通车。《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开通》
介绍新闻由头
观众朋友,我手里拿的这本书是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年轻学者周最近却在《新闻出版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说书不是他写的。这是为什么呢?《图书编校质量亟待提高》
在现场介绍新闻事实
各位观众,这里是铁16局承建的贵阳市龙洞堡国际机场爆破工地。现在是12月20日下午2点30分。再过30分钟,目前国内外最大的非电起爆控制爆破将在我身后的银盘坡准时起爆。《我国最大非电控制爆破成功》
将现场的所见所闻直接告诉观众
观众朋友,我们现在行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原市境内,从1993年开始,边境一些国家把猎隼作为神鸟,以高价收购,在利益的驱使下,边疆许多村庄大量捕杀猎隼,甚至将其作为致富的门路,现在我们正要去五宁乡姚坡村采访那里捕猎隼的情况,一到村口我们就碰到这个孩子,他带我们去他家,他一家以捕猎隼为生。《猎隼在呼叫》
总结报道内容,为追踪报道打好伏笔
观众朋友,唐树备会长乘坐的飞机已经起飞了,他载着我们十几亿同胞的心愿和期望,我们衷心希望他能给我们带来好消息。《大陆海协会负责人首次赴台》
现场评论,发表见解
从上午8点20分我们来到了张家口市政府,要求采访市长,可到了中午12点,市政府办公室负责人还不知道市长到哪里去了,说因为地市合并,工作太忙。但是,我们认为,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很重要,也需要忙一忙。《洋河污染导致大片农田绝收》
现场评论要注意的问题:
记者的现场评论属于点评,言论要少而精,开门见山。不要在镜头前发表宏篇大论,也不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或绕圈子说话。
历史的车轮不会在原地转圈(柏杨评彭定康)
这是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克朗凯特评登月)
现场评论要充分利用现场的优势,结合现场环境和采访内容,尤其是刚刚采访到的事实进行论述,以保持报道的形象性和完整性。现场评论不宜作纯理论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