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文档名称:

电视采访学(第三版)第七章 记者出镜.pptx

格式:pptx   大小:2,013KB   页数:8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视采访学(第三版)第七章 记者出镜.pptx

上传人:Q+1243595614 2021/9/27 文件大小:1.9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视采访学(第三版)第七章 记者出镜.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 记者出镜
电视采访以摄像机镜头记录为基础。在采访现场,镜头记录是所有采访活动的存在基础。
然而,电视采访的优势不仅仅来自镜头记录带来的形象性,记者本身作为最灵活、最有效的采访手段出现在镜头中,成为电视采访另一优势的来源。
现场出镜是指电视记者以收集素材、播报评述新闻事实为目的,在采访现场的镜头中出现自我形象的工作方式。
电视记者出现在采访现场的报道画面中,就等于向电视观众说:“当这个新闻事件发生时——我在场!”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出镜采访报道实现了电视传播中人本化的传播方式。
由此,电视的报道形式不再冷冰冰,而是充满了鲜活而具体的“人”的个性,使观众的收视过程恢复为最原始的人与人的、面对面式的交流。
实际上,这看似回归原始的交流正是人性中最渴望的传播方式,它包含以下一些要素:
(1)用人的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世界,如亲眼看见、亲耳听闻等;
(2)跨越时空交流,了解异地异时的事物;
(3)以人自身为媒介,接收信息时面对“人”,而非“物”。
电视记者现场出镜的主要作用有:
第一,记者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电视记者出镜,结合屏幕上探索未知过程的直播式记录,会赋予现场特殊的真实感,使观众感觉自己在与记者一同经历现场,而不是简单地播放编辑处理过的现场,从而形成观众收视心理的 “亲历性”。
记者出镜在很多情况下是 “带领式”的,它消除了观众对现场的部分疑虑,使报道内容更具可信度.
第二,使现场的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
电视记者作为“人”的因素介入现场,与采访对象进行充分的交流。由于记者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现场的信息会在记者的提问、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主题或段落主题,而自然筛去那些与记者兴趣无关的信息。新闻事实在采访现场经过了第一道把关人的“把关”——出镜记者的提问范围,因此,信息在记者出镜采访过程中,会自然地逐渐条理化。
第三,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摄像机只能记录具象信息,而那些人际关系、内心情感、思想观念等不具直观形象的信息,则需要电视记者以交流的方式进行激发,使隐含的、微妙的现场信息得以强化外显,成为能够被摄像机镜头记录的声音或者形象信息。
第四,使采访更加深入。
生活自身总是杂乱的、平淡的,仅仅用镜头去客观记录,在短时间里往往难以拍摄到具有深刻内涵的画面。记者出镜是一种比较直接简便的采访手段,它能使一些抽象意义的话题得到直接的发展,从而比较快地实现采访主题的深入。
第一节 电视记者出镜的行为类型
目录
第二节 提问与访谈
第三节 倾听
第四节 现场述评
第五节 记者出镜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电视记者出镜的行为类型
一、电视记者出镜的言语行为
人类的语言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从媒介使用来说,书面语言大都出现在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介中。电子媒介在传播信息时可以兼容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但是,电视记者在出镜采访中,一般使用口头语言,简称电视口头语言。
电视口头语言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电视口头语言是综合性的语言。
在人际交流中,口头语必须采用综合手段。人们在聊天时,会使用大量约定俗成的俚语以及省略语;同时,聊天时通常是面对面的交流,人们会不自觉地加上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而凡是交谈双方能够通过“体态语”明确的内容,在口语交流中就会自然地省略。
电视记者的口头语言恢复了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流状态。因此,电视记者的口头语言不同于广播记者的口头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