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说一说
你往年是怎么过春节的?
春节
祭灶神
贴春联
扫尘
贴年画
倒贴福字
放爆竹
压岁钱
逛庙会
吃饺子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
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
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
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
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祭灶神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
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
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
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
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你能帮家里干些什么呢?
赶快行动起来吧!
贴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
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有四个:一是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吃饺子
四是饺子本身就好吃,民间有“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的俗话,至今还被用做一些饺子店、饺子馆的广告词。
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三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