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把握古诗意象的规律性和复杂性.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把握古诗意象的规律性和复杂性.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5/9/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把握古诗意象的规律性和复杂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把握古诗意象的规律性和复杂性
古诗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存在规律性和复杂性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应该兼顾,并进行适当的练****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意象的理解能力。
一、古诗意象的规律性
古诗意象往往有其固定含义,许多诗人往往用相同意象表示相同感情或象征相同品质。如:月亮――思乡。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古诗意象的复杂性
(一)同一意象常有多种情感内涵。
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自然就对应多种情感内涵。每个诗人的内宇宙不一样,在同一意象上寄寓的感情自然也就各不一样。如,“燕”,常有以下情感内涵: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欧阳修《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不同意象有相同相近的情感内涵。
同样表现愁绪,常见的就有草、落花、柳絮、杨柳、梧桐、猿、杜鹃、鹧鸪、流水、夕阳、细雨、长亭等;同样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意象,就可以抓一大堆:
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杨柳。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鹧鸪。张籍《湘江曲》:“送人发,送人归,白萍茫茫鹧鸪飞。”
流水。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栏。李煜《浪淘沙令》“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笛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诗人对同一意象有所改造。
诗人往往还对同一意象进行了改造加工,利用词语和形象的联想意义,来传达更加细腻丰富的情感。林庚的《说木叶》深入探讨了“树叶”这一意象的发展、变化、创造。无名氏古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树”“绿叶”,可见其生机。萧纲《折杨柳》:“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普通树叶,为求简洁,用“叶”。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用“木叶”虽不简洁,却让人想到枯木的干枯、褐黄,从而增添秋的萧条之意。
二、掌握规则与变通,准确理解古诗意象
(一)把握意象与情感的联系,理解记忆意象内涵。
理解意象的特点与情感内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意象内涵,有助于迁移运用。意象与情感之所以能有此对应关系,是因为一实一虚之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契合度。如,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禅位退隐,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其声哀怨凄悲,名为杜鹃。所以,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