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8/10/2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在该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对长度有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认识毫米和分米奠定了基础。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一个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单位只有在与数字结合时才有意义,也只有在实际测量中才能被感知,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中感知长度单位的意义,通过自主地探究和学习来发现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感受到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我就从我们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入手,先让学生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知的掌握。然后提出如果要量一枚硬币的厚度,还能用这两个长度单位么?在学生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毫米,使学生产生比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初步感受毫米与已认识的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到1厘米,那就需要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通过以旧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注重“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
匠教学法”,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量一量……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一开始,我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课桌、钥匙、字典等等,在估一估、量一量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多“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3、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毫米入手,通过结构化地认识毫米,迁移到分米的认识
在最初设计这节课时,我认为学生其实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具备了一些测量的基本芳法。这节课是否可以改变一下传统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新的单位。特别是在学习过毫米时,学生通过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这一系列的活动,形成了缜密的知识结构,再迁移到分米,让学生经历一个用结构的过程。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自主学习和分析分米,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对分米、毫米地初步认识。
4、重视用手势比划1分米和1毫米,提高估测能力
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是建立相关概念的重要活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用手势比划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