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自卑常常被认为是不好的, 因此很多人否认自己的自卑情结。 但是每个人或
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结,正视自己的自卑和不足,是健康成长的前提。
孩童时代, 我一直被班里的同学称为胖子, 对外貌很自卑。 但是我不允许自
己承认这一点, 也不允许别人发现这一点, 当被叫到胖子的时候, 我会用很恶劣
的语言回应。 随着年龄增长, 我开始正视自己长得不够漂亮的事实, 并且发现自
信所体现出来的魅力。 我常常告诉自己自信的女性最美丽, 这种心理暗示带来的
效果很好。
正视自己的自卑, 并且把自卑用自信来掩盖, 这是我对自我内心的调整, 但
是阿德勒的 《自卑与超越》 让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认识了自卑情结, 并再一次对
自己的内心进行了深层次探索。
《自卑与超越》一共十二章节,读完之后,有三点感受尤为深刻 :
一、个体的生活意义与行为
什么是生活的意义?生活的问题都是和职业, 社会和性相联系的。 个人对这
三个问题的反应, 就表明了他生活的意义。 错误的生活意义导致错误的行为。 阿
德勒由表及里的探索, 有效解释了为什么纠正一个人的行为后, 患者仍然会出现
其他不良行为。 关键不在于行为本身, 而在于错误的生活意义没有被纠正。 我在
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有两个 16 岁的小孩子,性格暴躁,不讲礼貌。我多次告诉他
们这样是不对的,效果甚微。我问及了他们的家庭状况和小时候记忆深刻的故事。
A 的父母双亡,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并不关心他的心里需要,只保证他有饭吃
有衣服穿, 有时候爷爷走亲戚, 会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 长期的忽视使得他很孤
单。 B 的情况更糟糕,唯一的亲人,哥哥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一次,他假期也呆
在学校,无处可去,安静的时候,深黑的眼睛常常让人觉得悲伤。我第一次接触
他对他印象非常好, 爱照顾人, 负责人。但是相处的过程中, 我开始接触其他人,
对他的关注度减少。接下来他的行为就变得让人无法忍受。了解到 AB的生活环
境和现状之后, 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 他们表现的如此暴躁是因为他们怕被
忽视,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但是由于他们的学,他们便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来达到吸引注意的目的。 我先主动调整了自己对
待他们的态度, 并且十分肯定了他们的优点。 接着我发现他们的行为有了很大改
善,虽然对待别的同学,有时候仍然暴躁,但是对待我,他们的脾气明显好转。
他们的生活意义不一定错误,但方式的错误也应该从目的入手。
令我沮丧的是, 心理学知识的欠缺, 经验的欠缺, 导致我对待有些服务对象
束手无策。 通过观察案主, 和案主进行交流, 可以明显感觉案主的某些行为是不
恰当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如何来矫正这些不良行为?我无法一针
见血指出答案。这种无力感常常困扰我,甚至可以肯定,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这
种无力感仍然会出现。理论知识的深化,案例经年累月的积攒,和同行的探讨,
才会慢慢消解这种无力感。
二、女性价值的认知
在传统文化中, 女性的价值一直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 在提倡两性平等的现
代社会,很多女性进入工作领域,寻求新的价值。就个人而言,我希望自己能在
职业生涯中取的一定成就, 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太欣赏全职太太, 自然而然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