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富春山居图鉴赏及感受.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富春山居图鉴赏及感受.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8/10/3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富春山居图鉴赏及感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据记载,这幅画花了好多年才完成,画家在这幅画的自提中说“阅三四载未得备”,清初画家元祁在《麓台题画稿》中说黄公望是经营七年而成。
下面是我对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的粗浅鉴赏以及自己对美术鉴赏的看法:
一、简介与背景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在黄公望创作此后的数百年间,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据记载,这幅被称为精品中的精品的名作,转手与不少收藏家之间,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 这幅图卷就分成长短两段。一段被称做《剩山图》,,另外一段称做《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富春山居图》分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黄公望在《写山水决》中写到:“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他以80高龄之躯,以精微而不放纵之笔,热情而沉稳地抒写着对自然的感受。此图即是最好的印证。
与许许多多历史上成功的画家一样,黄公望初衷未必是当个纯粹的画家。黄公望也是在报国无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以传道和绘画作为生存方式及性情之寄托。他虽号为“大痴”,但并没有象徐渭那样疯赖,也没有象凡高那样极端。他性情温和、睿智,在官与隐、儒与道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这是他的“吏员腑脏”发挥了作用,也是他后半辈子生活道路平坦、并享有高寿的主要原因。黄公望的晚年生活是安定的,但50岁以前却是穷途潦倒,扁尝辛酸。1269年,黄公望出生在江苏常熟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本姓陆,不幸自幼父母双亡,过继姓黄的人家做养子,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黄公望幼年聪颖好学,善诗歌,爱绘画,董源的山水画特别使他爱不释手。以后又博览群书,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这为他以后来在绘画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奠好基础。黄公望来到富阳以后,沉浸在富春江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江畔留下了他不少的足迹。他每到一处游览,总是带着笔墨纸张,一发现优美的自然景色,就把它素下来。他在80高龄的时候还坚持这样做。这一些,为他创作著名的《富春山居图》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从长期的写生实践中,黄公望还独创了
“赭墨山水”画法。这种用水墨略加赭色的画法,与传统的山水画技法相比,别有风味,独具一格,被子人称为“大痴法”。他的《富春山居图》象一张画家的“心电图”,既充分体现了他清冷明洁的道家风骨,又表现出儒家仕大夫从容不迫的严正步履。这也许就是他被推为元四家之首,及数百年来山水画史上被奉为“南宗正脉”的基本因素。
二、赏析

这件作品的不凡之处首先体现在构图布局的章法和技巧上。富春江南起建德梅城,经过桐庐到富阳,在杭州注入钱塘江,沿途时而群山夹峙、滩多水险,时而丘低山远、江宽流缓。古人称赞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面对百里山川,画家并没有刻板的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