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不论拥有多么先进的检查设备,完整的体格检查对于心脏病的诊断是极其重要的,可以为我们提供心脏功能、循环生理相关的重要信息,还可能帮助找到心脏病因。病史调查和完整的体格检查总是指导我们进行诊断的第一步,可以在将动物抱出笼位前计算呼吸次数,以避免应激干扰。听诊心肺音应包括正常心音: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以及可识别的异常心音,如第三心音(S3)、第四心音(S4)、收缩期喀喇音和心音分裂等。需要反复练习听诊,当然学会正确使用听诊器也是很重要的。
在听诊前,先应触摸胸壁表面的心脏搏动,找到最强的搏动部位,可以从该部位开始听诊,并辨别其强度。有经验的兽医可以分辨心搏增强是由于兴奋引起还是由于心脏增大导致,通常兴奋引起的心搏增强会随着动物平静而减弱。
听诊器的膜面听头可以采集较高频的声音,适用于正常第一和第二心音的听诊。异常心音可分为短暂心音(如心音分裂或奔马律S3或S4)和较长心音(大部分心脏杂音)。奔马律是低频的舒张期声音,应使用钟形听头听取,。对于单一听头的听诊器,紧贴胸壁并轻度施压是膜面听诊效果,轻触胸壁则为钟型听头效果。心杂音通常由心脏或大血管内湍流或高速血流引起。听诊时应选择在安静的房间进行,喘息会导致听诊更为困难。听诊猫时可尝试将其靠近流水或酒精棉球以避免猫喘音干扰。有时呼吸音可能会被误认为心杂音,需要边听诊边观察动物的呼吸过程,以进行鉴别。多种干扰可影响听诊,包括颤抖、肌颤、毛发与听诊器的摩擦音、胃肠道蠕动音及室内噪音。
为了识别所有异常的声音,应进行全面的听诊,可以先从左胸壁心基部(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所在区域)开始,至心尖部(二尖瓣所在位置),具体位置见图1。右侧心基部和心尖部也需要进行听诊。右心尖部是三尖瓣所在区域,三尖瓣返流时该处声音最为明显。室中隔缺损时通常在右心基部杂音最为明显,也常辐射至胸骨。在猫,心杂音常在胸骨旁最为明显,这与其解剖结构有关,尤其是随着猫年龄增大,心脏与胸骨接触面增多时更显著。在猫,心肌病引起的杂音比先天性心脏病更为常见。一项对转诊医院400只听诊有心杂音的患猫超声心动评估显示,心肌病与先天性心脏缺陷比例为23:1(Ettinger 2010)。
   
        图1,1 二尖瓣听诊部位;2 主动脉瓣听诊部位;3 肺动脉瓣听诊部位;4 三尖瓣听诊部位。
  
犬
猫
二尖瓣位置
L 5 ICS  CCJ处
L5~6 ICS  距离胸骨1/4腹背距离
主动脉瓣位置
L 4 ICS  CCJ上方
L2~3 ICS 肺动脉瓣位置上方
肺动脉瓣位置
L 2~4 ICS  左胸骨缘
L2~3 ICS 距离胸骨1/3~1/2腹背距离
三尖瓣位置
R 3~5 J附近
R4~5 ICS 距离胸骨1/4腹背距离
注:L,左侧;R,右侧;ICS,J,肋骨肋软骨交界
心杂音常是高速的湍流引起,常见的病因有瓣膜闭锁不全(返流)、瓣膜狭窄或分流。杂音也可由其他生理或病理性原因引起,如血流粘滞度(贫血)、甲亢引起的高输出等,由于射血速度过高而引起杂音。血管直径的突然改变,如狭窄部位,也可以导致湍流的产生。
杂音的分类
(1)时间。杂音处于心搏周期中的时间:收缩期、舒张期或持续存在。多数杂音出现于收缩期,犬猫舒张期杂音并不十分常见,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是最常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