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雨巷》教学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雨巷》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18/11/1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雨巷》教学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题
《雨巷》教学案例
作者及工作单位
刑小倩三河市第三中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体会作品中对作者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l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l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l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l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诗词的意境情境感悟式和问题研讨式教具录音机、投影仪、胶片  学具课本、
笔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2、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3 、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2 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教学环节:
听歌曲《雨巷》。
㈡作者简介
㈢难读字整音
㈣请同学朗读诗歌。
㈤听课件中的朗诵。
㈥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㈠导入
听歌曲《雨巷》。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这首歌曲《雨巷》是根据我国现代的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优美的诗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看看与同学们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