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一个人的战争.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个人的战争.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8/11/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个人的战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个人的战争【摘要】本文就《九叶集》中所收录的郑敏诗歌,来探讨女诗人郑敏诗作中关于“寂寞”、“生与死”、“选择与承担”的哲学思考,来体味这位深深热爱人生的女诗人在生活思索中的艰难跋涉。【关键词】“寂寞”“生”“死”“负荷”郑敏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她与杜运燮、穆旦等属于昆明湖畔的一组,被称为和谐的“三重奏”,“杜运燮比较清俊”,“穆旦比较雄健”,“而郑敏最浑厚、丰富”。《九叶集》中编选了她的诗歌20首。本篇是针对这20首诗歌探讨郑敏诗歌创作中的哲学思考。一、“寂寞”为伴郑敏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不是无意为之的。这位女性诗人的创作一开始就体现出她思索的有意性,庄重性和严肃性。郑敏是一位与哲学深有缘分的诗人。她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也许正是这种哲学背景的影响,再加上她本人对老师冯至诗作的喜爱,让郑敏本人的诗歌中充满了不停思索的哲学意味。她对“生”“死”以及“生命实质”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地,形而上的思考。她说:“我也将在‘寂寞’的咬噬里,寻得‘生命’最严肃的意义。”(《寂寞》P142) 诗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首先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来进行的。郑敏认为最能体现这种个人本体的存在就是人的孤独与寂寞。“我是单独的对着世界/我是寂寞的/”(《寂寞》P138)。“当寂寞挨近我/世界无情而鲁莽地/直走入我的胸膛里/”(《寂寞》P141)。在这种孤独和寂寞中,才能深刻体会自己的存在,才能真实的面对世界和思考生活。“我们的寂寞是一个/我们的渴望相同/那都是从生命里带来的/”(《诗人和孩童》,P156)“瞧/一个灵魂先怎样紧紧地把自己闭锁/而后才向世界展开/”(《雷诺阿的》P165)。女诗人认为“寂寞”的共同性在于,它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并且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寂寞的存在性就像每个人都有渴望,都有希望,是不能从个体身上排除的。只有在“寂寞”中才能真的认识世界。除此以外,诗人还认为,“寂寞”是永恒的,它才是每个人相依相随的“伴侣”,是最能理解自己的知音。“‘寂寞’它咬我的心象一条蛇/忽然/我悟道/我是和一个/最忠实的伴侣在一起/”“当我是一个玩玩具的孩童/当我是一个恋爱着的青年/我永远是寂寞的/”(《寂寞》P141)。女诗人看到,真正的有理想的个体存在者应该不只是群众中的一员而已,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不可让渡的权利,他不应该被群体所吞噬,就如被拨拖了个人独立存在的权利一样。诗人强调的是与现实人群相对立的作为真正存在者的孤独个体。因此,“孤独”和“寂寞”作为一种极富现代性的意象充斥于郑敏的诗作中。正是个体的永恒“寂寞”才让诗人体味出生活中那么多的“静默”和“安宁”。“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金黄的稻束》P135);“它静静地围在我的四周/象一个下沉着的泥塘/”(《寂寞》P139);“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象我从树的姿态里/所感受到的那样深/”(《树》P147);“他的回答只是颠扑不破的沉默/”(《人力车夫》P161)。正是在“安宁”和“静默”中,诗人找到了思索的方式和通向彼岸世界的桥梁。二、超越“生”“死”那么,郑敏作为处于“静默”状态的“寂寞”个体是怎样思索关于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这两个问题的呢? 郑敏认为“死在微光里/穿着他的长衣裳/”(《寂寞》P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