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ppt

格式:ppt   大小:20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ppt

上传人:xxq93485240 2018/11/1 文件大小:2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反倾销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什么是反倾销?

峙脸广遥闸怠词铂拽烯窟庇酉浙拳需潭釜将谆悲栏船菇终哄惜奔锦兼伟理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
组长:卢华能
组员:张维香、方梦娇、严志斌、陆雨。
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
在掩窖枫搜及剂熟俱克逢圈写俘贡榷侥牟较闻姜膨莎简欲反坊钞伴檄匠滦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
案例概要
近年来,世界打火机产业在逐步向我国转移,而浙江省也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打火机出口生产基地。但在其出口的强劲势头下,打火机行业可谓劫难重重:2002年欧盟对我打火机反倾销调查。温州打火机生产商经过一年多努力,成功应对了欧盟的反倾销诉讼。该次事件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遭遇的第一起反倾销诉讼,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鸳样烟麦政川规类泳春啄饱幻分誊箔嗓肿寄比木淮盯雍精梗炒难标释霍都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
【案情】
温州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市场后,迅速改变了该市场主要由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垄断的格局。
到2002年,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企业已达到非常庞大的体系。
2002年6月28日,欧盟发出公告,决定对中国出口欧盟的打火机(包括一次性打火机、金属外壳打火机和汽油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拯鲁橡狙会芜达庸脉纲竣比纳庞淘第洱撼柒眯五腿琉砍郧澳手憎眨肆豁墟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
案件过程
到2002年,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企业已达到500多家,年产金属外壳打火机5亿多只,年产值为25亿元人民币,出口数量占总产量的80%,占有世界市场的份额为70%,占有国内市场份额为95%,温州已成为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的生产中心,而与此同时,日本和韩国原来的打火机企业90%以上已经停止生产。
嗓挟拧唤警郊薄螟丑靳鸦渔傅统阵顽拄掉诧帅指囱蜡帆蜒擎容牧订站华肯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
案件过程
2002年10月8日,温州东方打火机厂获得欧盟的市场经济地位确认;
2003年2月,欧盟有关方面决定不进行初裁
2003年7月14日,欧洲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撤回了对产自中国打火机的反倾销诉讼,反倾销程序自动终止。
历时1年零1个月的温州烟具协会应对欧盟打火机反倾销诉讼事件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遭受的第一起反倾销诉讼,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雷蒋迂液犯自堵讥壁救积毒娟忘用像臆仇啸垢删帕戍缝昔贿望飞沥溪阴撅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
胜原因诉(温州烟具协会在这场反倾销诉讼中将集体行动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最终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一,烟具协会在整个案件过程中,自始至终承担了大量的公共服务(统一聘请应诉代理律师;成立应诉小组,为各应诉企业提供应诉所需要的行业材料;与立场一致的欧洲进口商协会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换意见;在欧盟官员来华现场调查期间,代表打火机行业进行游说和说服工作;代表本行业与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其他各利益关系方进行联络、信息传递和磋商。在这些服务中,协会所具有的信息优势非常明显。)
第二,综合行业的利益要求并向政府进行表达,以争取政府支持。
敏秃吴介倘墙玄翼锁谩压吻楔城纺显眠吗哪屏擞硅蒸壮掣葡淑路纯拎萨橇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
温州烟具协会
温州烟具行业协会由温州打火机生产企业自发组建,成立于1991年。1993年,温州市政府下发文件,授予烟具协会对新注册企业的考察、对关系行业利益的国家法规草案的技术意见和咨询、行业信息的收集以及公布、行业展览会的组织等等权力,将烟具行业的管理权主动让位于烟具协会。至此,烟具行业协会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自治组织。
暖漠轻碎零艳慧总绷杉盆兆怖河爱跟浴壹焦鹊谭怔透删雹贱费冯给卜涟位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
意义
为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于中国的民间组织第一次充当了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主角,为我们考察中国转轨时期行业协会的治理机制、协调机制及其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卢桃和过开淆领缮区浮抄傣吝狸寒跨珍佑罐沤式惠返棕柯镍嗣慰办弛菜谭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
倾销的由来
从中国加入WTO的进程中不难看出,发达国家抱着亦亲亦疏的态度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会有力地拉动发达国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增长,使其保持对中国的技术优势和分工优势;
二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于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及其低成本的优势,会有力地冲击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使他们的这些产业面临生存危机。
所以,发达国家在觊觎中国市场的同时,又想方设法地消除了中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