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山东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东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doc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18/11/2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东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东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充分调动全社会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激发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配合中国科协、财政部实施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启动实施“山东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由“山东省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和“山东省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构成。为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计划”的实施,在社会公众中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不断促进基层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1)在总结多年来基层科普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抓重点、抓亮点、抓示范,每年评比、筛选、表彰一批科普工作成绩突出、
效果显著、群众认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城镇科普示范社区,提高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
(2)在推荐、评比过程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参与方式,广泛宣传,以点带面、榜样示范,增强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意识,引导广大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3)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意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体系。
(4)发挥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社区科普工作广泛开展,促进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社区科普队伍,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社区聚集,提高社区科普工作能力。
(三)实施原则
,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将“计划”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与我省基层科普活动品牌有机结合起来,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宗旨,以普及科学技术为手段,着眼于公众科技意识的增强、科技素质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改善。
,注重公益。评选范围面向社会各界,符合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统一评审标准。评选活动立足
推动基层科普能力提升,通过科普服务,让公众得到实惠。突出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
,择优支持。各市推荐名额与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实行差额评选制。
,追踪问效。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和奖补结合的方式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个人开展科普活动进行补助和奖励,为他们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对省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及其结果实行监督考核和追踪问效。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改善科普条件、完善科普功能和开展科普活动等支出。
二、推荐范围和条件

推荐范围:经社团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在农村科普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进入省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库的县级以下(含县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推荐条件:
(1)组织机构健全、产权明晰、遵纪守法、管理规范;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各部门农村科普工作奖励;
(3)会员农户在300户以上,拥有一项或多项适用技术,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科学普及、技术推广、协会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4)成立3年以上,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会员年均纯收入高于本县(市、区)农民年均纯收入20%以上;
(5)致力于农村科普事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推荐范围:建在农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以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等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进入省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库的场所。
推荐条件:
(1)有明确的科普工作规划和任务目标;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
(3)具有开展科普活动的固定场所和科普设备,定期更新科普内容;
(4)常年开展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讲座、展览、培训、咨询等科普活动。每年开展活动的时间100天以上、受益群众1000人次以上。推广的实用技术形成产业化优势,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 能够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民应用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