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进京赶考”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进京赶考”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aisheng191 2018/1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进京赶考”心得体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有感于“毛泽东进京赶考”
一个初暖寒春的日子。
路旁的杨柳吐出了微微的嫩芽,田野中的麦苗焕发出勃
勃的生机,黄土地铺就的山路迤逦伸向远方。一代伟人毛泽
东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中央书记率领中共
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浩浩荡荡进京赶考。
1949 年 3 月 5 日至 13 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
柏坡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决定,
为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中共中央
办公地点将在全会后由西柏坡迁往古都北平,建立新中国,
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离开西柏坡进北平,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大转移。在这样
一个关键时刻,毛泽东思考了很多,讲了很多,也准备了很
多。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和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决议明白无误
地表明了这个考虑,这个思想。但毛泽东觉得还不够,还要
强调。也许毛泽东觉得决论的表述太长,不够精炼;也许毛
泽东是在无意之中提到“进京赶考”这个词汇,而后成为经
典。但在“进京”这个大问题上,毛泽东确实又一次创造性
地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又一次****惯性地运用了他的历史知
识、哲学知识和幽默风趣提出“赶考”,从而极其简炼地向
全党再次明白而着重地阐述了政治这个大问题。
“进京赶考”,是中国历史上自设立科考制度以来众多
有志之士和文人学子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理想。北宋抗金元帅
岳飞,清代大学士刘墉、纪晓岚等都是通过科考,金榜题名
而后为国家出了大力的。 据说清时一位秀才赶考, 还写了“进
京赶考”诗***,诗曰:“昨夜小住驿风尘,清晨小二扣客
门。道旁杨柳成荫绿,黄天不负赶考人”,道出了赶考的艰
辛。还有赶考联。联曰:“一叶孤舟,坐两三个骚客,启用
四浆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
考了三番两次, 今天一定要中” ,也是十二分的艰辛。 那年,
季羡林先生进京赶考,报考邮务生,大概是今天的邮差吧,
不料名落孙山。一气之下报考清华、北大,却连中双元。从
此,中国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学术大师, 而少了一个邮务生。
季先生既成清华学子,又在北大执教 50 余年,可谓“沉郁
顿挫(杜甫)北大”与清新俊逸(李白)清华”双得,算是
赶考中精笔的一笔。
毛泽东的“进京赶考”则更为恢宏,更为气魄,更为壮
观。他说进京赶考,实际上是把考场设在了全中国,全国人
民皆为考官,而所有的共产党人包括毛泽东在内都是考生。
共产党考得合格不合格,全中国人民是最有资格来发言,来
评判的。
进京赶考是毛泽东对落实七届二中全会基本精神的高
度概括和发展。七届二中全会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其基
本精神是: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