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青海公益行动工作人员的感悟.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海公益行动工作人员的感悟.docx

上传人:资料分享 2018/11/3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海公益行动工作人员的感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青海公益行动工作人员的感悟
当9月的紫外线,突破了海拔4000米的束缚再次直射脚面的时候,我们终于抵达了青海果洛。因为阴天,没有见到想象中电脑桌面般的蓝天白云和青山黄土的强烈色彩碰撞,只有一口不是特别充足但是非常干净的呼吸再次提醒我们即将开始的一段意义不寻常的行程。
与青海的初次见面
当开始写下这篇断断续续的感悟时,我们已经在回程路上,发现此行对青海印象最深的不是当地的条件匮乏,也不是沿路目不暇接的自带滤镜属性的美景,而是当地民风的淳朴诚挚与孩子们清澈渴望的眼神。
01
“豪华”的花石峡镇藏文中心寄宿制小学
以前总听去过青海游玩的朋友说,青海很美,条件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贫困。
可是,此行的目的地果洛自治州玛多县,却是青海不折不扣的贫困县,而且,其中一些贫困山区的落后情况,远不是身在城市中衣食无忧的我们可以想象的。
,只有4所小学,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便是其中位于花石峡镇的一所小学。
值得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于一切,即使
物资匮乏,也把能调动的有限资源,首先投入给了教育。
以前,从没有教室到多处漏风漏雨的简易土木教室,孩子们学****和住的地方都很阴冷潮湿,特别容易感冒,而且之前受不同程度地震的影响,花石峡小学旧址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已经无法继续使用。
所以我们此行去的花石峡镇藏文中心寄宿制小学,是后期建设并在2014年前后投入使用的,这个在我们看起来很普通的一所学校,竟算得上附近最“豪华”的建筑。
2
一段意外的插曲
9月11日下午约14时左右抵达学校后,一段意外的插曲也让我们更深地感受到当地民众的淳朴善良。
我们在学校门口等到风尘仆仆从校外赶回的旦巴尖赞校长,见面只有不到10分钟,这位满眼血丝,一身疲惫的校长便又匆忙离校。
因为前一晚在返校途中,有两名学生走丢,当时已经过去将近17小时,在青海0度以下的夜里,两个孩子可能遇到的险境牵扯着每一位淳朴村民的心,全镇能出动的警察、村民、老师都自发地参与到寻找的队伍中,大家一宿未睡,持续搜寻着。
直到我们离开的途中,向导大哥通过朋友圈得知,两个孩子在距离学校几千米的山头上被找到,看着视频中孩子们一脸的不安和大人们满脸的欣喜,压在我们心头的不安才逐渐散去。
3
这里的落后
不只是环境资源,更多的是教育和师资力量
校长出发前,特意嘱托教务主任李起梅等几位老师接待我们。
因为正是午间休息时间,原本只打算低调入校的我们,一路被孩子们好奇欣喜的目光追随。
沿途不断遇到假装偶遇又在我们挥手时害羞跑掉的小朋友,让我们哭笑不得间更对这种淳朴自然的感情流露倍加羡慕和珍惜。
即使再三强调,我们此行不为宣传,只是想单纯地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更不想因为我们的到来给学校和孩子们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但是老师们对我们此行还是给予了高度关注,不但召集学生代表发放了卡萌准备的爱心包,还不断向孩子们传达卡萌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在和老师的沟通中我们得知,这里的落后,不只是环境资源,更多的是教育和师资力量。
从前没有教室,孩子们就坐在石头上上课;书本不够用,大家就轮流翻阅;缺少体育设施,就只玩最简单的游戏……
即使现在硬件条件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地理位置限制,通讯相对落后,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能接受的教育也还是很有限,所以他们对知识也更加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