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70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docx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11/3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1 、《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怀有上报国家,下安
黎民的远大抱负,他们为此结为异姓兄弟,留下了“桃园三结义“ 这一千古绝唱。因为他们有一
心天下的雄心壮志, 所以任何挫折和磨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 始终团结在一起, 从来没有考虑个人
的得失。后来的结拜都夹杂着个人利益, 没有被后人认同。我们现在结交朋友也是一样,要志同道
合,要志存高远, 才能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去拼搏。千万不要结交那些为了吃喝玩
乐而走进你的人,更要远离那些总是斤斤计较,只顾自己的自私的人!
2 、《三国演义》第四回,讲的是董卓废汉帝自立陈留王为帝,曹操为了除去董卓献宝刀的故事,
读起来扣人心弦,为曹操捏一把汗。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这样的人,
但是曹操重视人才, 唯才是举的胸怀是举世无双的。曹操能为了国家, 为了正义向董卓献刀,他的
勇气就让我非常地佩服,是一个正义之士,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坏” ,他有正义的一面。这就告诉
我们: 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光辉的一面,同样, 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
就认定他是一个毫无是处的人,应该有一个宽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
3 、《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与吕布决战,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主将作
战故事。虽然三个人和一个人作战,但吕布毫无怯意,而且越战越勇,勇气和胆识让人钦佩。我们
学****和生活也要这样,要苦练能力, 要踏实地学****只要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文化储备和
扎实的基本功,就会艺高 人胆大,不怕任何考验,不惧怕挫败,永远以昂扬的斗志去迎接各种挑
战!
4 、《三国演义》第八回讲到董卓身为太师骄横自恃、妄自菲薄,常常以“尚父”自居,以皇帝的
礼仪出行,还把自己的所有亲属安排到朝廷。另外,还建设豪华的宫殿,***财宝不计其数。多行
1
不义必自毙, 正因为董卓的骄奢***逸使他被大臣们所唾弃, 最后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 现在生活
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自认为自己有了权力与金钱就等于有了资本, 目中无人, 过着奢侈不劳而
获的生活, 最后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要学****那些勤俭节约,有着高尚情操的人,被人所尊
重,成为后人学****的榜样。
5 、《三国演义》第十回讲到曹操举贤纳士,真心诚意的广泛招纳贤能,是自己的实力不断壮大。
这期间, 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贤士之间相互举荐, 互相推举的感人局面。 荀彧最先来到曹操门下,
他举荐了程昱,程昱举荐了郭嘉,郭嘉举荐了刘晔,刘晔举荐了满庞、吕虔,二人又共同举荐了毛
玠。 这种连环举荐实际上为曹操确立三分天下的形势打下了人才基础。 可以看出, 当时的贤能之士
都是比较大度和宽容的, 能够在封建社会下, 做到不嫉妒他人的才能, 还敢于举荐比自己更优秀的
人,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现在人,多事互相猜忌,相互妒忌,更难做到推荐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来
领导自己,所以在这点上我们要向古代贤能之士学****br/>6 、《三国演义》第十二回,讲的是曹操用计大败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这件事
情我们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武夫始终只能当将军。吕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勇无谋,空有一身
武艺和力气,在深谋远虑、诡计多端的曹操面前,就显得很笨拙,很无能。其实,吕布的谋士陈宫
几次很好的建议和计谋, 但不被重视,最可气的是吕布与曹操会面,竟然不知道是曹操,还放走了
曹操, 看来真的是空有一把子力气是不能成就大事啊!现今时代, 我虽然不需要用什么计谋,但是
也要做到既要有一身本领, 更要有智慧和思想, 要懂得用恰当的方法去赢取机会, 去实现自己的抱
负。
7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讲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吕布攻取了徐州城。从中我们看出吕布是反
复无常,重利轻义的人。以前认丁原为义父,因董卓以财宝相送,吕布便杀了丁原。后番又认董卓
2
为义父,因王允和貂蝉巧使连环计,又杀了董卓。今番投奔刘备,因刘备、关羽不在,张飞醉之,
趁夜把徐州拿下。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今社会, 都要固守诚信, 要有做人做事的原则,不能因为有了
利益就背信弃义,最终会落得千古骂名。
8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讲到孙坚之子孙策,年 18 岁,为不能继承父亲遗志,图霸一方而着急落
泪,旧部朱治、吕范献计,向袁术借兵。孙策以父亲的传国玉玺为证,借兵攻取秣陵,击败扬州刺
史刘繇,收降太史慈,并击败吴郡严白虎叛乱,至此在江东开创了基业。 孙策 18 岁就有平天下
的志向和抱负,他礼贤下士、严整军纪、爱护百姓,被东吴百姓称为“孙郎” 。现今时代, 18 岁的
人很难有这样的远大志向。周总理留学的时候,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