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组播协议学习.doc

格式:doc   大小:47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组播协议学习.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18/11/3 文件大小:4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组播协议学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组播协议体系:
1)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
2)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
3)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MOSPF,CBT,PIM-SM、PIM-DM、DVMRP等协议;
4)域内的组播协议又分为密集,与稀疏模式的协议。
DVMRP,PIM-DM,MOSPF属于密集模式,CBT,PIM-SM属于稀疏模式。
5) 针对域间组播路由有两类解决方案: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
短期方案包括三个协议MBGP/MSDP/PIM-SM:MBGP(组播边缘网关协议),用于在自治域间交换组播路由信息;MSDP(组播信源发现协议),用于在ISP之间交换组播信源信息;以及域内组播路由协议PIM-SM
长期方案目前讨论最多的是MASC/MBGP/BGMP,它建立在现有的组播业务模型上,其中MASC实现域间组播地址的分配、MBGP在域间传递组播路由信息、BGMP完成域间路由树的构造。此外还有一些组播路由策略,如PIM-SSM(特定信源协议无关组播)等,建立在其它的组播业务模型上。
目前仅短期方案MBGP/MSDP/PIM-SM是成熟的,并在许多的运营商中广泛使用。
6)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链路层的扩散,引入了IGMP Snooping、HGMP,HMVR,RGMP,GMRP等二层组播协议。
名词解释:
组播路由协议有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协议无关组播-密集模式(PIM-DM)、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PIM-SM)、开放式组播最短路径优先(MOSPF)、有核树组播路由协议(CBT)
IGMP协议简介:
IGMP(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负责IP组播成员管理的协议。它用来在IP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IGMP不包括组播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信息的传播与维护,这部分工作由各组播路由协议完成。所有参与组播的主机必须实现IGMP协议。
IGMP有三个版本:IGMP版本1(由RFC1112定义)、IGMP版本2(由RFC2236定义)和IGMP版本3。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版本2。
IGMP版本2对版本1所做的改进主要有:
1. 共享网段上组播路由器的选举机制
共享网段即一个网段上有多个组播路由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此网段下运行IGMP的路由器都能从主机那里收到成员资格报告消息,因此,只需要一个路由器发送成员资格查询消息,这就需要一个路由器选举机制来确定一个路由器作为查询器。
在IGMP版本1中,查询器的选择由组播路由协议决定;IGMP版本2对此做了改进,规定同一网段上有多个组播路由器时,具有最低IP地址的组播路由器被选举出来充当查询器。
2. IGMP版本2增加了离开组机制
在IGMP版本1中,主机悄然离开组播组,不会给任何组播路由器发出任何通知。造成组播路由器只能依靠组播组响应超时来确定组播成员的离开。而在版本2中,当一个主机决定离开一个组播组时,如果它是对最近一条成员资格查询消息作出响应的主机,那么它就会发送一条离开组的消息。
3. IGMP版本2增加了对特定组的查询
在IGMP版本1中,组播路由器的一次查询,是针对该网段下的所有组播组。这种查询称为普遍组查询。
在IGMP版本2中,在普遍组查询之外增加了特定组的查询,这种查询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该组播组的IP地址,报文中的组地址域部分也为该组播组的IP地址。这样就避免了属于其它组播组成员的主机发送响应报文。
4. IGMP版本2增加了最大响应时间字段
IGMP版本2增加最大响应时间字段,以动态地调整主机对组查询报文的响应时间。
二、组播原理:
1)组播地址:
IANA预留了两个地址范围:~~。前一个地址范围的所有地址都有特殊用途,如:(包括路由器),。可以向IANA就某个特殊用途申请专用IP组播地址,如:。后一个地址范围作为用于私人组播领域的管理权限地址,。
组播MAC地址:

2)组播地址映射关系:
在以太网中,第3层的IP组播地址信息的全部28位不能映射进入只有23位的第2层MAC地址空间,所以在映射过程中丢失5位地址信息,导致32:1的地址不明确。这意味着一个IEEE MAC地址能表示32个IP组播地址。主机必须考察每一个收到帧的IP部分才能确定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