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肌酸激酶 石宗华.ppt

格式:ppt   大小:618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肌酸激酶 石宗华.ppt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8/11/3 文件大小:6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肌酸激酶 石宗华.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肌酸激酶及其临床意义
郑大五附院重症医学科石宗华
什么是肌酸激酶(CK)?
CK升高有什么意义?
CK有几种同工酶?
CK家族成员有哪些?
CK-MB升高-----心肌梗死?
CK-MB不升高-----排除心肌梗死?
CK-MB能高于CK么?
有哪些因素能导致CK升高?
??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 CK),旧称磷酸肌酸激酶,参与能量代谢,分子量81000,两个亚基组成
ADP+磷酸肌酸 CK ATP+肌酸
CK在人群中不是正态分布,正常人CK变动与人种、性别、年龄、肌块大小、体力活动等有关。安静时血清CK总活性:男:10-100U/L,女:10-60 U/L
临床上测定的血清CK指的是CK的总活性
熬夜、过劳、剧烈运动、某些药物(如秋水仙碱)也会使肌酸激酶增高
运动后人体血清CK活性升高:一是运动使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二是运动导致肌细胞损伤
血清中CK升高一般提示含CK的细胞通透性增高或细胞的破坏
CK家族成员分布及比例
CK分布于骨骼肌、心肌、脑、胃肠平滑肌、甲状腺、肺组织中。以骨骼肌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肌,再其次为脑和胃肠平滑肌
CK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型(CK-MM)、脑型(CK-BB)、杂化型(CK-MB)和线粒体型(CK-MtMt)。CK-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CK-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CK-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CK-MtMt型主要存在于横纹肌线粒体中
CK主要存于胞浆中,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微粒体中
正常情况下,CK极少透出细胞膜,细胞外液中CK浓度仅是细胞内液的1/10000-1/1000
CK亚基
CK同工酶
主要组织部位
M
MM
骨骼肌、平滑肌
B
MB
BB
心肌

Mt
MtMt
肝脏、横纹肌线粒体中
CK及其同工酶的分布表
临床上,CK家族除了CK-MM、CK-BB、CK-MB、CK-MtMt外,还存在巨CK1(M-CK1)、巨CK2(CK-mt)
巨CK1(M-CK1):巨分子酶,多为CK-BB与IgG或IgA的复合物,少数为CK-MM与IgG或IgA的复合物
巨CK2(M-CK2或CK-mt):存在于线粒体膜上,线粒体崩解时随碎片进入血液,呈低聚状态
M-CK1不被抗CK-M抗体抑制,活性被100%测出。故在测CK-MB活性时,测得的CK-MB活性假性增高
M-CK2绝大多数不影响CK总活力升高
常见CK家族成员分布及比例列表
小肠
20


8
子宫
前列腺
5-16
2-20
64-93
34-39
2-6
59-60
甲状腺
4-26
0-1
73-96
:免疫抑制、电泳、离子交换层析、放射免疫、化学荧光等;:mass质量法等
:具有简单、快速、不需手工操等特点,临床多用。
原理:正常人血清CK-BB极少可忽略不计,应用单克隆抗体与CK中的M亚基结合,抑制CK-MM及CK-MB中的M亚基活性,通过速率法测定B亚基, 结果乘以2即CK-MB活性
免疫抑制法的原理是假定标本中无CK-BB活性。但在某些因素下CK-BB升高, 必定影响CK-MB测定结果,甚至出现CK-MB>CK
此法所测值常高于其它方法:可能与CK-MM分为1、2、3亚型有关。一般抗MM血清对MM3抑制较好,但对MM1抑制较差。正常情况下血中MM亚型的存在以MMl为主,故导致正常值明显偏高。AMI第一天血中以MM3为主,但第二天以后则以MMl为主
临床CK常用检测方法
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原理图解
注意,红细胞及许多组织中都含有腺苷酸激酶(AK),催化下列反应:2ADP AK ATP+AMP,也影响CK-MB 的测定结果偏高,故测定CK活性尽量不用溶血标本
AMP及五磷酸二腺苷(AP5A)能竞争性地抑制肌肉及红细胞中的AK,试剂中加入AMP及AP5A,能有效抑制AK的干扰, 抑制率可达90%~95%
NaF能抑制AK,但也能和CK激活剂Mg2+ ,逐渐形成MgF2沉淀,所以NaF与Mg2+分开配制,临时混合
CK同工酶半衰期短,故酶活性的高低受标本采集时间的影响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