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建筑施工触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

格式:doc   大小:126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施工触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18/11/4 文件大小:1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施工触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工程概况
本项目部承建的百家湖东花园地下车库位于南京江宁区利源路百家湖畔,综合地理区位交通十分便利。该工程为地下一层。总面积约11000M2。。
二、基本情况
本项目部由经理、副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设备管理员、材料采购员、保管员、资料员、试验、计量员、预(核)算员、财务会计员等组成。
主要安全组***员名册
姓名
职务
职称
证号
联系电话
钱锡稳
项目经理
工程师
**********
冯家兵
技术负责人
工程师
**********
张达友
安全员
助理工程师
**********
陆崇进
安全员
助理工程师
**********
三、安全事故救护组织
安全事故救护组织
姓名
职务
联系电话
顾长进
生产负责人
**********
陆林
施工员
**********
季元奎
设备管理员
**********
葛华
保管员
**********
梅崇元
会计
**********
四、应急物资
(一)相关物资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
(2)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3) 绝缘手套、绝缘鞋、相关电工用具
(二)常备药品
消炎药、治疗冠心病及降血压药、止咳平喘药、解疼止痛止吐、助消化药、通便药、解热止痛药、镇静药及脱敏药、脱水药、抢救药、治疗配药的液体等。
(三)常用物品
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冰袋,各种消毒液及物品,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装置。
(四)急救药品
20%%水注射液,低分子旋糖酐注射液706代血浆,多巴***、西地兰。
(五)消毒用品
75%酒精、2%碘酒、3%过氧化氢(双氧水)%新洁尔灭
%盐水,1% 龙胆紫液、红***。
灭菌棉球、棉签、持物钳。
(六)急救物品
急救包(内含无菌料、绷带)
缝合包(内含持针器、缝合针、线、止血钳、镊子、剪刀、手术刀、敷料等);
气管切开包(内含气管套管、手术刀、止血钳、剪刀、镊子、持针器、缝合针、线、敷料等)。
各种常用小夹板或石膏绷带、担架、止血带、氧气袋。
(七)眼科常备药物及器械
洗眼壶、清创缝合包、简单的缝合器械、生理盐水、
3%硼酸溶液。2%-3%碳酸氢纳溶液,抗生素眼药水、抗生素眼药膏、破伤风抗菌素、止血药、消炎药等。
五、安全事故救护单位
医院名称:江宁人民医院联系电话:120 /025-52281148(急救室)
消防单位:江宁消防中队联系电话:119
报警单位: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派出所联系电话:110
六、触电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A、易产生事故的主要因素
1、在建工程外侧与高压线路的距离小于规范规定的安全距离,又无防护措施。
2、接地与接零系统不符合规范规定。
3、未采用TN-S系统。
4、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混接。
5、开关箱无漏电保护装置。
6、照明专用回路无混电保护装置。
7、配电箱和开关箱违反“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原则;
8、电箱下引出线混乱。
9、电箱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
10、现场照明潮湿作业未使用36V以下安全电压。
11、电线破皮及电线接头未使用绝缘布包扎。
12、用其他金属代替熔丝。
B、预防原则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原则
为了实现安全生产,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有全面的综合性措施,实现系统安全的原则,大致有灾害预防和控制受害程度两部分内容,其具体原则如下:
灾害的预防原则
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从而最大可能的保证安全。
控制潜在的危险数值的原则。
坚固原则,以安全为目的,采取提高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等措施。
代替作业者的原则,在不可能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条件下,以机器、机械手、自动控制器等代替人和人体的某些操作,摆脱危险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控制受害程度的原则
屏障的原则:在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作用范围内,设置障碍,以保证人体的防护。
以距离防护的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作用随作业距离的增大而减弱时,可采取这原则,达到控制伤害程度的目的
时间防护原则:将受害因素和危险时间缩短至安全限度之内。
薄弱环节原则(亦称损失最小化原则),设置薄弱环节,使之在危险和有毒因素还未到达危险值之前发生破坏、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整个系统的安全。
警告和禁止原则:以光、声、色或标志等,设置传递组织或技术信息的目标,以保证安全。
个人防护原则:根据不同的作业性质和使用条件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和器具。
避难、生存和救护原则:离开危险场所,或发生伤害时组织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