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学日记读后感言
——致可爱的高数弟子们
因为琐事的纷纷扰扰,因为班车的匆匆忙忙,因为一个加强排研究生的嗷嗷待哺,还因为(o这个符号大家学过的,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个公式的威逼利诱,对于手头那些规定作为作业上交的可爱的、精彩纷呈的数学日记,我竟没能在某一个时间闭区间上构造出阅读的连续函数,最后,退而求其次,用了个分段函数,段数。
在拥有自己的时间的时候,总是会仔细地翻阅那些数学日记,在静夜的书房里、在颠簸的校车上。仿佛倾听每一位弟子的诉说,诉说自己的数学故事、回溯自己的心路历程、流露自己的数学情感、评述自己的学习得失、表达自己的困惑与迷茫、憧憬自己的数学未来。苦乐相伴、悲喜共存、爱恨交加,忧惧与期待并行,无奈共憧憬同在。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以下关于高数学习之不等式:
苦³ 乐;悲³ 喜;恨³ 爱;忧惧³ 期待;无奈³ 憧憬。
说到苦处,高数恰似美军之牢狱,我老人家恰似虐囚之士兵;说到恨时,高数直似恐怖大亨拉登,主人公自比美国总统布什;说到忧惧时,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说到无奈时,与高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说到悲情处,风潇潇兮易水寒!在每一个阅读日记的时间闭区间上,至少有一点 x ,使得我在该点处的阅读函数值为“先昏过去再说”。
但我的阅读函数值中更有一些感动和一些震动。感谢诸位愿意与我作真心的交流,如果以A、B、C、D四级制来评定诸位所撰数学日记之成绩(主要以数学情感之真实性为依据),则四级人数之比约为A : B : C : D = 75 : 20 : 5 : 0。这就使我可以真实、深入地了解大家,并据此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也看到,大家对高数之教学方式基本持肯定看法,使我依然可以从容、自信地面对大家。但高数带给部分同学的痛苦、恐惧、忧虑和无奈亦深深震撼我的心灵。在大学,由于师生关系之疏远、师生交流之贫乏、对学生认知研究之不足,讲台上的教师往往自作多情、滔滔不绝、唾沫飞溅、满黑板定理与证明、大有讲不足舞之、舞不足蹈之之势,殊不知台下已然危机四伏:或如身堕五里云雾、或似眼观天外之书、或睡眼朦胧、或鼾声暗起、或窃窃私语、或置身局外、或冷眼旁观。纵有若干记笔记者,亦不过为抗拒瞌睡虫之猖獗不得已而为之。悲夫!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定理、公式,不过推销无果、供自我欣赏的廉价产品而已。而今,诸位的数学日记使我明白,我所爱者未必人人爱之,我所善者未必人人善之,我所感觉容易者未必人人易之,我所刻意讲授者未必人人乐于接受之。数学上不同函数有增、减、凹、凸之不同性态,人世间不同生命岂能没有不同旨趣?是故酸甜苦辣、爱恨情仇,稀松平常,不足为怪。
诸位多在数学日记中表达自己之迷茫、困惑和疑难,今特一并解答如次。
疑难之一:大学数学之教学方式与中学有天壤之别,一次高数课猛讲数节内容,旧的未掌握,新的又来了,如何应对?
关于这一点,高数课伊始我已经提醒过大家。在中学,数学教师在一节课中围绕一个概念,小心引入、反复讲解、不断练习、去争取胜利;而在大学,厚厚一本教材,难度激增、进度催人、时不我待,短短一节课往往概念繁多、定理成串、埋头疾行、去追赶火车。何也?因为诸位已经从众多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走过独木桥,来到象牙塔,岂有仍需老师扶着手走路之理?歌曰:“走吧,走吧,人总要自己学会长大!”一些同学因为无人牵手,竟不会走路。事实上,大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