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高级研修班学员学习心得.docx

格式:docx   大小:55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级研修班学员学习心得.docx

上传人:rdwiirh 2018/11/4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级研修班学员学习心得.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级研修班学员学****心得
之一:为《扁鹊治病》而治病
温州育英国际试验学校官正华
此次研修班活动,我执教了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中的《扁鹊治病》一文。文章主要人物有两个,扁鹊和蔡桓公,是通过扁鹊的医术高明理解防微杜渐,还是在蔡桓公的言行举止中明白讳疾忌医,成为难以抉择的问题。我反复推敲,最后决定沿着蔡桓公三次拒绝扁鹊为其治病的傲慢态度为线索,进行课堂引领,教学设计流程为: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读蔡桓公三次拒绝扁鹊的句子。
3、感悟课文深刻的寓意。
第一次试教时,课堂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师: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扁鹊不再请求为他医治。看来,蔡桓公离死亡也不远了。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朗读。
师:如果你就师蔡桓公,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时候,想起扁鹊当时对自己的劝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讨论交流。
生:蔡桓公肯定会想,我真是太傻了,当扁鹊说我生病的时候,我就应该相信他,让他帮我医治,现在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而且就要死了,后悔啊!
师:你说得真是太对了,当小毛病出现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要早点医治,不要让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用成语来说叫“防微杜渐”(板书)。
生:(高举着手)老师,我有问题。
师:好的,请你说以说?
生:老师,为什么蔡桓公原来对扁鹊的态度很傲慢,而这时却派人去“请”扁鹊。
(他重点强调了“请”字,我当时一愣:多好的一个问题啊!)
师:你很会读书,古人说: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打进。从你这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上看,你已经进了一大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最后达成共识:蔡桓公这时候已经知道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名医,自己又病得很严重,需要扁鹊帮助治病,不敢再对扁鹊不恭敬,所以要去“请”扁鹊治病。这个提问的学生也很满意讨论的结果。)
下课了,许多听课的老师都认为这个环节生成得很精彩,可是我当我再次阅读文本,发现蔡桓公从拒绝治病到派人去“请”,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怀疑扁鹊是不是一位名医。那么,一位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应该是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如果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名医的医术高明,再从蔡桓公的态度中读悟名医的医德高尚,不是成功解决了文本两个主角的取舍问题吗?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蔡桓公认为扁鹊是个名医吗?他是怎么评价医生的?
3、你认为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
4、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又从什么地方看出扁鹊医德高尚?
5、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再次试教时,明显感觉学生对扁鹊和蔡桓公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丰满形象,教学效果也好了许多。通过这次磨课的经历,我认识到教师对课堂教学要立足宏观,落实微观,不要对学生牵引、牵制过多,一个个教学设计正是因为教师人为地把学生的思维定位在扁鹊和蔡桓公三次见面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的空间,只是在老师的预设中盲从。而第二个教学设计牢牢抓住了文本隐含的矛盾冲突,从“名医”一词入手,把蔡桓公对名医的理解和学生对名医的理解矛盾激化,产生浓厚的阅读期待,主动学****思维的火花闪耀课堂。

之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传统文化教育
温州育英国际试验学校官正华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说美好的音乐要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寻找,最美的形态要在没有形态的地方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思考:最好的小学语文教育在哪里找呢?我认为,应该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本土文化的承传,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因为,我国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历史,有着无比深厚的底蕴;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让我们去开采、去发展;而小学生正处于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的生理年代,作为教者,灌输一定相对比较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对吸引学生听课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有莫大的帮助。
通过这次研修班的学****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来自杭州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杨明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西湖楹联》,杨老师从西湖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了颇具代表性的楹联,以浅近的“回文联”为切口,以西湖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吟读、品读、赏读西湖浅近对联为主要学****手段,启动小学生关注、了解、寻访、搜集有关楹联资料的热情通过带领学生读楹联、品楹联、写楹联,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我国悠久的楹联文化,一堂荡漾着浓浓传统文化味道的语文课,博得了听课老师阵阵掌声。
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我们没有杨明明老师这样“用心良苦”。我们上小学语文课时,常常发现自己对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很少涉及,或者基本没有涉及过,这是我们教学的思维误区和一种失误。说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