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猫评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猫评课稿.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18/11/4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猫评课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猫》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老舍先生在文中描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今天听了钟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在这堂课中,钟老师抓住了猫的性格古怪的特点,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作者的语言和情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一节课的教学情况作简单的评述。
一、教学思路清晰
在初读课文后,钟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出示填空“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到第(  )自然段写大猫的(  ),第(  )到(  )自然段写小猫的(  )”,以助学生理清全文的脉络。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总起句?猫的性格怎样?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猫的这个性格?这些性格特点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以后,然后通过朗读、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抓关键词理解感悟。教师通过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古怪”。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这一对一对相互矛盾的词突出了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同时板书这些关键词,以助理解这些古怪之处。
 
但在课堂中,我认为这个地方做得还值得商榷:
一、“情”体悟不够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藏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纵观这节课,总觉得情字体味欠缺。例如文中作者竟然把猫的脚印“看成”了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建议教师可以用“几朵小梅花”和“几个脏脚印”作对比,让学生领悟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今天听了徐江修老讲授的郑振铎先生《猫》这一课,感觉收获不小!我们都知道本文托物言志,怎样通过细读文本,挖掘训练点,这才是语文教师备课的能力与技能的最高体现!这是一节很实在、很有效的课。在他的语文课堂中对“写法的提炼”,对“字词句”的反复咀嚼,推敲,比较无处不在。
徐老师执教《猫》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回顾前面两个课时学****的内容,有效的及时复****在原有基础上学****新知。明确学****任务,阅读品味课文的真切的语言,挖掘文章深刻主题。感知归纳,引出一只可怜的猫,阅读课文写了猫可怜之处在哪里,很快学生就通过读文归纳出:来的可怜,活的可怜,去的可怜。一个问题让学生归纳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又极好地理清了文章的线索!紧接老师又问了:“芙蓉鸟事件”,“我”判断是可怜猫吃了芙蓉鸟的依据是什么?谁能找出这些句子?很快的,学生又找出了“那只猫对着这对黄鸟…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嘴里还吃着什么。”说明自己在证据确凿下处理的猜测理由。“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这一个过渡句!这个句子在我们平常老师的眼里中,它无非就是一强调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顶多读两遍,然后草草打发!然而,徐老师却在这句子上还增加同学要注意修辞手法。
“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妻子的话加速“我”的肯定,让学生分析改成陈述句效果会不会好些?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写作语感,促使学生写作不再千篇一律的陈述。接下来请同学找出促使“我”造成冤案的内生原因,学生自己归纳,不喜欢这只猫,那是什么使“我”不喜欢这只猫的?体现学生自主学****归纳,体现新课标要求,教师教的主导,学生学****的主体。“来历、外形、性情等”。问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