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早期国家(包括许多国家)制治制度的特点:①金属器具的使用; ②贫富分化的产生; ③文字的成熟;
④城的出现; ⑤礼制的初步形成。
★3、分封制:
⑴、分封制的目的:为了有效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疆土。
⑵、分封的对象:①同姓诸侯;②异姓诸侯(子弟、姻亲、功臣、降族)
⑶、诸侯的权利:①设置官员;②建立武装;③征派赋役。
⑷、诸侯的义务:①定期朝贡;②提供军赋和力役;③朝觐述职;④随从作战。
⑸、分封制的影响:①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②分封制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征战割据的根源。
★4、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同姓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⑵、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⑶、宗法制的内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②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和其余诸子的分封制;
③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⑷、宗法制的影响:可以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并运用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规定的等级制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朝国防措施:①北击匈奴;②夺回河套;③筑长城;④修“直道”;⑤修灵渠;⑥修“五尺道”。
战略:远交近攻
2、修灵渠的作用:①便利了兵员和军需的补给;②平定了岭南;(标志: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3、修“五尺道”的作用(标志):这是云贵高原、川西、甘南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4、秦朝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5、秦朝中央集权:地方:郡县制中央:①皇帝制(独断性、随意性) ②三公九卿制
6、郡县制:
⑴、郡县制的推行标志着官僚制取代贵族制。
⑵、郡县制比较分封制: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⑶、郡县制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格局,为历朝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④有利于国家统一决策,提高行政效率。
消极影响: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②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焚书令”、“挟书律”;③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7、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8、九卿:奉常(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郎中令(宫廷警卫)、卫尉(宫门屯兵)、太仆(宫廷舆马)、廷尉(司法)、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皇室事务)、治粟内史(国家财务)、少府(皇室财政)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两对矛盾:①皇权和相权的斗争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汉初:郡国并行制
3、汉武帝削相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