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红军前四次反“国剿”胜利,第五次反“国剿”失败的原因,培养客观分析和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事迹,认识遵义会议的内容及伟大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联系过去学古的相关知识、图片、资料,加深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
2、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让学生认识遵义会议是中共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通过红军长征及其胜利的伟大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
1、中央红军的长征。
2、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2、生齐读,整体感知长征。
3、教师根据这首诗所赞扬的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出本课内容。
板书课题: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新授与活动
1、学习“敌兵围困万千重”。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的内容:中共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名称,说说它的作用。
生:思考,举手回答。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93页,看《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看一看中共又创建了哪些革命根据地。
生:读图,回答根据地的名称。
师:这些根据地中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在什么地方?说说它在当时的作用。
生:赣现闽西根据地,又叫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
师:革命根据地的壮大和发展,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所以从
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先后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重兵“围剿”。
板书:重兵围困万千重
生:看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国民党对根据地的进攻有几次?结果如何?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导致了什么后果?
师:(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二万五千里长征
2、学习“遵义会议”
师:长征开始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红军行动迟缓,且遭到敌人的重兵夹击,在湘江之战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困境,纠正中央在军事上指挥的错误,红军在贵州的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板书:遵义会议
生:(1)看遵义会议会址。
(2)读课文,了解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师: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图写出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生:读课文,看图,写路线。
师:指一名学生板书长征线路图。
生:(板书)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进军贵州——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
师:同学们想一想,红军长征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反映了红军的什么精神?(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生:讨论,回答。
3、学习“三大主力会师”。
师: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到达了陕甘宁革命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