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思南县塘头小学周琼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发挥教材的优势。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离不开训练,语文训练应讲求三个维度:1、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感悟训练;2、积累文本语言的训练;3、运用文本语言对于表达的训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其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本文叙述的是一个男孩对残疾弟弟真挚的爱。文章篇幅短小、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生动。根据教材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通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合作交流中读懂课文,体会男孩对弟弟的真挚情感,感悟“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精神品质,在感悟中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中读通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合作交流中读懂课文,体会男孩对弟弟的真挚情感,感悟“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件一。
1、请同学们欣赏图片,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的心情。(愉快、快乐、高兴)
2、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板书“快乐”,生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补充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4、那么,快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3遍。
5、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什么是给予?
生: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
……
6、这些问题提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预习导读,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那些要求。(出示课件二:自学提示,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自字音,认清字形,句子要读流利。
2、听范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课件三:范读音频)(指名回答,请同学补充。)
3、保罗的两次意想不到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1-7第一次意想不到;8-12第二次意想不到)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默读1-7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
2、你读懂了什么?
(生:小男孩生活不富裕;小男孩很羡慕保罗有这样的新车;保罗误会了小男孩)
3、这些车美吗?(出示课件四:汽车图片)
4、保罗有这样的车心情怎样?他的话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