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寻访家乡历史 塘沽.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寻访家乡历史 塘沽.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11/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寻访家乡历史 塘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塘沽活历史”的缘起  这是一位颇不起眼的老人,他衣着朴素、面貌普通,如果你不认识他,你不会注意他,如果你认识他,你就会经常看到他急匆匆的身影,骑着那样一辆老旧的自行车、拎着简单的提包,奔波往返于塘沽各处,奔波往返于海河下游沿线和图书馆与档案馆之间——他就是被人称为“塘沽活历史”的李学韩。  “塘沽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相反,塘沽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李学韩操着浓重的家乡话说,“中国北方第一个船厂——大沽船坞,东亚第一制碱厂——永利,中国最大的铁路材料厂——新河船厂……都在塘沽,我的家乡不是一般的地方,这些历史让我为家乡感到荣耀”,李学韩如数家珍,言语表情中充满着对家乡的无限自豪。  今年65岁的李学韩曾是大沽化工厂教育中心的一名教师,教授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在常年的教书生涯中,他从未想过要研究塘沽历史,也从未有与塘沽历史接触的机缘。1999年,大化渡口的客渡中心要集体承包了,转型改制让客渡中心面临全新挑战,员工收入从哪里来?客渡中心的生存出路又在哪里?客渡中心承包代表宋文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一次民主建国会会议上,身为会员的宋文毅把自己面临的困境说给同为会员的李学韩,当时的李学韩已从学校退休两年,他简单思考了一下,给宋提了一个建议:还是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船、码头、船员,不妨尝试一下海河旅游。  这一提议瞬间引起了宋的兴趣,当即决定双方合作,由李负责收集旅游资料等方面的软件部分。李学韩真的跑到图书馆里去查资料了,而一旦翻阅资料,他才发现其中包藏的广阔天地,资料表明:在世界各国,城市中河流都是重点旅游项目,而对于汇聚了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条大河的海河,只有下游区域即流经塘沽的这一段尚未开发旅游项目。“惟独海河下游是个空白,这个价值一直没有人发现。”  1793年,英国女王派往中国的第一个使者首次在这里登陆;1838年,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鸦片走私口岸,13多万两鸦片在这里被查抄;1840年,在广州被林则徐打败的英军威士世里在这里进行“白河投书”;1858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三次激烈的战斗在这里打响;1900年,八国联军在这里入侵中国;1937年,日军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这里首开中国煤水路运输的先河;这里有中国北方第一船厂;这里有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车站;这里记载在中国邮政史上的辉煌,有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是最早海上邮路的起点;这里是中国第一个近代煤矿开平煤矿的销售地,是中国海洋化工业的发祥地……曾有两位革命先辈的骨灰洒在这里,这里曾三次留下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足迹……  到文史办、研究塘沽区志……伴随工作的一步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历史事实初现端倪,李学韩百感交集:身为一个塘沽人,对于家乡如此厚重的历史自己竟然知之甚少!实际上,绝大部分土生土长的塘沽人对于家乡近百年的历史都知之不多。李学韩要进一步考证历史,补足史料,给家乡塘沽一个说法!这时的他已不只是为旅游航线而奔波了。“万米海河游览线,半部中国近代史”  漫天大雪、寒风呼啸,驻守了近200年的大沽口炮台静默地屹立于海天之间,为了进行实地考察,李学韩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赶到那里。四周杳无一人,只有海风在耳边凛冽吹过,李学韩围着炮台看了又看,与饱经沧桑、见证了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遗迹进行着无声的交流。那一刻,他仿佛在硝烟迷雾中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