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唱出我们自己的语言!.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唱出我们自己的语言!.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15/9/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唱出我们自己的语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唱出我们自己的语言!

音乐人戈非:
你生存在中国,唱中文歌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乐评人内陆飞鱼:
根,是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母体,是中国人务必溯源的命题,无论是乡愁、乡愿,生长环境、人格、血统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具备什么样的审美,所以年轻时追赶时髦追时尚,用全世界共通的语言去创作,最后落到原地,还是得用母语来表达最真切深沉的爱与哀愁、低沉与激越的感情和故事。现象
我们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爱唱别人的语言
在中国独立音乐人聚集的豆瓣音乐人网站上,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独立、电子、摇滚的分类下,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和乐队让人分不出他们的国籍——Rustic、24hours、battle cattle、subs、muscle snog、fragile、hot&cold 、Da bang、SMZB、重塑雕像的权利、snapline、丁可……这些80后、90后的乐队或音乐人大部分都在使用英文进行创作和演唱,有的甚至没有中文歌曲。而在大大小小的音乐节上,越来越多年轻乐队踩着合成器唱着英文歌接受粉丝们疯狂的追捧,似乎也成了一种流行的风潮。而在选秀的舞台上,不少有人气的原创音乐人唱着自己创作的英文歌曲,也被奉为流行。大学校园里,层出不穷的校园乐队也越来越倾向于起个英文名字,立一个欧美的摇滚偶像,以翻唱外文经典歌曲或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外文歌曲来作为乐队的定位。
这些本该是最新鲜、创作力最旺盛的一群音乐人,他们在音乐形式上生猛锐利,但在语言创作上却表现得令人忧心。这些年轻音乐人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选择背离母语,不约而同地使用非母语去表达自己音乐的同时,必然导致了母语作品的比例的失衡。在音乐形式日趋完善和成熟以及演奏技巧大幅跨进的今天,母语的创作却似乎陷入一种僵局。诚然这是一个看起来百花争艳的时代,但这些呢呢喃喃的英文歌曲,又有多少能够入耳?站在这片土地上,看见什么、思考什么、传达什么,难道不是使用这片土地的语言最为有力?
三十多年前,隔岸台湾的李双泽曾将一个可乐罐怒掷于地上,大声呼号“我们无能,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唱出自己语言的歌,多么可耻的事,我们这一群人脑袋里的音乐词汇真被***了”。他将矛头直指当年的年轻大学生和歌者痴迷于西方文化,无法唱出自己的歌的普遍状况,由此开启了台湾轰轰烈烈的民歌创作热潮。三十多年过去了,当现在一茬又一茬的年轻创作者前赴后继地在创作曲调类似、风格西化的非母语音乐时,当他们甚至认为使用英文进行音乐创作是普遍并且顺理成章的时候,不能忽略的事实是:母语创作被忽视,中文创作能力衰退。我们不得不敏感地意识到,李双泽这段话至今仍然振聋发聩,我们必须反省,自己脑袋里的音乐词汇正在一寸一寸地被***了。而“歌从哪里来”这一文化母题,仍然有被讨论的必要。我们仍然需要找到一条路,挣脱外来的、不是自己母语的语言的俘获,这条路,其实是一条找回自己的路。究底年轻人们为何爱用别人的语言?
原因一不可磨灭的打口碟时代
对于这些创作英文作品的音乐人和乐队来说,他们的音乐启蒙就来自于非母语的音乐。无法忽略的社会背景是,在80后90后成长起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打口碟提供了音乐的养料,及至后期通过互联网与世界音乐潮流的同步接轨,是西方舶来品给了他们音乐的启示。在很长时间的模仿期里,他们受到这些音乐偶像的影响,开始尝试使用英语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