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四逆散临证治验举偶.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逆散临证治验举偶.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15/9/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逆散临证治验举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逆散临证治验举偶
关键词:四逆散冠心病肋间神经痛反流性食道炎乳腺增生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90-01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由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四味组成。治疗由于气机不畅,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而出现的热厥轻证。是由于肝胃气滞,疏泄不利,升降失常,经脉不通所导致的不同证候。皆以“郁”为主,郁而气机不畅。是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法祖,故凡具有肝气郁结证候,皆可用本方化裁主治,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列举验案例如下:
1冠心病
周某,男,56岁,经理。2007年4月18日初诊。
胸闷、心悸反复5年,近1月来加重。外院诊断为冠心病,口服消心痛等药物但症状无缓解,现神情焦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烦躁失眠,时胸闷如窒,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西医诊断:冠心病。中医诊断:胸痹。证属气郁化火,痰热扰心。治宜调理气机,活血和络,清心化痰。方以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10g,炒白芍12g,炒枳实9g,炙甘草6g,竹茹10g,清半夏10g,茯苓15g,丹参15g,郁金12g,石菖蒲12g,炒栀子10g。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已有兴趣看报,心悸消失,偶有烦躁,夜寐转好,大便正常,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减炒栀子续服15剂,胸闷消失,精神振作,情绪乐观。
按:患者平素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致使气机郁滞,津聚为痰;日久化火,心神被扰,故现心悸、胸闷、睡眠差诸症,故辨证审因,投以疏肝之剂,用四逆散加减,共奏解郁通阳,理气化痰,清热安神之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肋间神经痛
李某,女,38岁,教师,2008年3月8日初诊。
右胸胁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2年,近一周因工作劳累右胸胁疼痛加重,伴胸闷,食纳不佳,食则胃脘胀闷不适,睡眠欠佳。经某医院诊断为肋间神经痛,屡治疗效不显,来诊时舌淡,苔白,脉弦细。西医诊断:肋间神经痛。中医诊断:胁痛。证属肝气郁滞,失于条达,胸阳不畅。治宜疏肝解郁,宽胸理气。方以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12g,枳实9g,白芍15g,瓜蒌皮15g,郁金10g,生甘草9g,酸枣仁10g,金铃子12g,山楂15g。水煎服,1日1剂,服药5剂右胸胁疼痛减轻,胸闷、胃脘胀闷不适消失,睡眠改善,上方减酸枣仁、山楂继服6剂而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肋间神经痛多见于实证,且多由气滞或血瘀的导致。该病例,审其病因、观其脉证所辨,属肝气郁滞,失于条达,疏泄不利,气机不畅所致。因肝之经脉布于胁肋,所以肝气郁结,气机失调,脉络受阻即引起胸胁疼痛。肝气横逆犯胃,故伴见脾胃失运之症。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瓜蒌皮、枳实宽中散结,理气和胃;白芍、甘草养血柔肝以止痛;郁金既能行气活血,又能疏肝解郁;诸药合用使气机得疏,胸阳得畅,故胸胁痛痊愈。
3反流性食道炎
邢某,女,57岁,家务,2010年8月13日初诊。
胃脘部及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反复发作1年,平素常情志不舒时易反复,返酸嗳气,恶心,无呕吐,腹胀,心烦,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弦。经某院胃镜检查食道中下段粘膜充血、水肿,经西医多方治疗疗效欠佳,故来诊。西医诊断:反流性食道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肝气郁结,肝胃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