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西音乐美学元素的融合.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音乐美学元素的融合.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8/11/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音乐美学元素的融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西音乐美学元素的融合
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音乐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钢琴音乐作为―种舶来品,在中西方音乐交流中不断发展壮大。如何使这种西方乐器与中国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弹奏出中华民族的独特韵味,是众多钢琴音乐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中国钢琴音乐深受西方音乐思想的影响,离不开西方的技法和传统,但中国钢琴音乐也带有中国特色。中国的很多钢琴作品,从选材、作曲到演奏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大部分钢琴改编曲都运用了民族色彩很强的和声,在织体上也尽力模仿民族乐器,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音乐意境。这些钢琴曲扎根民族土壤,反映人民生活,弘扬民族精神,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众多优秀钢琴作品中,王建中创作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融合中西音乐美学元素的代表作品,其旋律、节奏以及乐感有很强的民族特性。如在演奏中准确把握中西方音乐的特点,能更好展现出其艺术魅力。
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背景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根据陕北信天游《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民歌《女孩担水》改编的。信天游是一种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歌。它旋律奔放、节奏自由、荡气回肠,与沟壑遍布的黄土高原有直接的关系。黄土高原的人们****惯立在坡上远距离交谈和呼唱,经常把声音拉得很长,当地乐曲因此逐渐形成了自由疏散的旋律。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便借鉴了陕北民歌的韵味,其中蕴含了具有黄土高原色彩的钢琴织体和音乐语言。

山丹丹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花,这种花世世代代在黄土高原流传,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风靡全国,让山丹丹花家喻户晓。人们很自然地将山丹丹与黄土高原相联系。不过,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原名是《山丹丹开花背洼洼里红》,名字中的“背洼洼里红”是陕北方言,表明生长在高山上、石缝间的山丹丹花,不仅娇艳,而且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现在,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就容易想起为建立新中国的先辈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生动地表达了陕北人民对共产党的真挚情谊。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被音乐家王建中收集在《陕北民歌四首》之中,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味,这首高亢奔放的陕北民歌,至今被人们广为传唱。
二、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民族音乐美学
要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必须对其音乐风格进行分析。音乐风格不同于一般的创作个性,它是某个时期民族或艺术家比较深刻和稳定的审美理念和精神气质的表现。演奏好一首钢琴曲,音乐风格没把握好,比弹错音还严重。要真正把握该作品的音乐风格,必须理解音乐内涵和创作背景。中国传统音乐滋生于中华大地,其风格和韵味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烙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汇聚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反映了陕北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一幅动人的黄土高原画卷,正如歌曲中红艳艳的山丹丹花一样。

中国钢琴音乐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带有民族化特征。这种特点是中国艺术家通过本民族思维方式和艺术手法来表现的,带有本民族特有的审美理念。中国钢琴演奏风格的形成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只有不断揣摩演奏风格和音乐韵味,演奏才能在钢琴上准确表现民族音乐神韵,达到传神的效果。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困难在于对民族韵味的理解和把握上,要准确体现钢琴音乐的民族韵味,演奏者需要从传统音乐中汲取养分。对作品的背景有一定的理解,对乐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