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胃蛋白酶与胃蛋白酶原.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胃蛋白酶与胃蛋白酶原.doc

上传人:lxydx 2015/9/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胃蛋白酶与胃蛋白酶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胃蛋白酶与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由氨基酸在胃腺的主细胞中合成,消化食物时,胃蛋白酶排出至胃腔内参与消化作用,消化活动停止时,又重新得到合成,以补充消耗,使胃蛋白酶始终能有充分的储备量。
消化食物的“生力军”
不过,从主细胞最初排出的并不就是胃蛋白酶,而是它的前体——胃蛋白酶原。如果胃蛋白酶是小刀,胃蛋白酶原就好像是套上了“刀鞘”的小刀,没有消化功能,但一旦遇上“老搭档”——胃酸和少许胃蛋白酶,便有如小刀出鞘,立刻变成有消化作用的胃蛋白酶,成为消化食物的“生力军”,“杀气腾腾”地消化起食物中各种蛋白质,水解蛋白质分子中所有的肽键连接点,蛋白质就成了结构简单的成分,这些比较简单的成分,很容易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
胃蛋白酶和胃酸是典型的“铁哥们”,它们同是胃黏膜腺的产物,虽然细微部位有所不同;蛋白酶原要靠胃酸来激活;胃酸处理过的蛋白质,胃蛋白酶消化起来最省力;胃酸给蛋白酶提供了最合适的工作环境;胃蛋白酶的含量是胃酸高低的“反射镜”,两者“难分难舍”,一个缺乏,另一个往往不足,反之亦然。
老资格的促消化药
消化药是促进胃肠道消化过程的药物,其本身大多数就是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在消化液分泌不足时,它们可以起补偿作用,有的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
胃蛋白酶是“老资格”的助消化药,顾名思义,其药理作用机制就是蛋白质的消化酶,,故宜与稀盐酸合用。
常用药物为胃酶合剂,常用于以下方面:(1)进食蛋白质食物过多时的消化不良;(2)病后恢复期消化机能减弱;(3)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恶性贫血所致胃蛋白酶缺乏。
使用上要注意:(1)不宜与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等)合用;(2)不宜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等合用,因这些碱性环境会使胃蛋白酶失去活性;(3)不宜与重金属、鞣酸、硫糖铝合用,因这些成分会使本质就是蛋白质的酶变性;(4)不宜在消化性溃疡、烧心症状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又名胃泌素瘤,是一种难治性溃疡)等高胃酸疾病时使用,否则可能加重症状与病变。
时至今日,胃酶合剂仍然久用不衰。
消化道疾病检测的重要手段
如果说以往关于胃蛋白酶的研究侧重于临床应用,近年来胃蛋白酶原的研究则深入到在某些消化病发病机制与诊断方面,重点是溃疡病与胃癌。
◆溃疡病
研究发现,胃蛋白酶原分胃蛋白酶原I与胃蛋白酶原Ⅱ。5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I含量升高,而对于血清胃蛋白酶原I升高的血缘关系亲属来说,即便目前他们尚未发病,其可能出现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相应增大。
实验研究证实,单纯生理浓度的胃酸,对上消化道黏膜并不造成损害,或者损害轻微,同时添加胃蛋白酶后,不但损害范围广泛,而且程度严重。
从化学结构上看,胃黏液糖蛋白、脂蛋白、结缔组织成分如胶原、弹力蛋白等与胃黏膜结构有关的蛋白质,都能被胃蛋白酶所消化。这些结果说明了胃蛋白酶在溃疡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胃癌
用于高风险胃癌的诊断
研究发现,胃蛋白酶原I降低与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Ⅱ比值降低,是胃底黏膜萎缩的特征。进一步追踪研究发现,上述两种指标的改变,尤其是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Ⅱ值小于2,能更好地预测将来胃癌的发生。芬兰一项前瞻性研究证实,胃蛋白酶原I水平降低与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