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脑梗塞早期诊断及治疗探析.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脑梗塞早期诊断及治疗探析.doc

上传人:lxydx 2015/9/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脑梗塞早期诊断及治疗探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脑梗塞早期诊断及治疗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早期诊断及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分析表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情况。
结果:通过2周观察治疗,30例患者中完全康复10例,病情缓解15例,4例病情好转较慢,死亡1例。
结论:结合CT、MRI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脑梗塞,结合科学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塞早期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32-01
脑梗塞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占首位[1],若不及时诊治,病情进展极为迅速,患者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及康复极为重要,同时在影像技术早期诊治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将有利于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预后。我院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来收治30例脑梗塞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0例早期轻、中度脑梗塞病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5-77岁,。临床上均有头晕、头痛症状,入院时瘫痪21例,昏迷9例。
。本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当天进行影像学检查,CT诊断27例,MRI诊断3例,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复查CT或MRI。梗塞灶的CT表现主要为低密度圆形、椭圆形或楔形病灶,伴或不伴随周围脑组织受压,或仅仅表现为局部脑沟回变浅;MRI的表现则主要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病灶,形态同CT表现类似。梗塞部位:单侧基底节梗塞14例,双侧基底节梗塞8例,侧脑室旁梗塞的6例,脑叶梗塞的2例。
。根据患者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情况,给予足够的静脉补液扩容;所有患者都给予脑细胞活化药物胞二磷胆碱或脑活素治疗,并给与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等营养神经药物;静脉输注尼莫地平或盐酸法舒地尔等扩血管;对于急性期出现昏迷、颅内压增高、高血压等的患者,给予20%甘露醇;急性期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加血塞通静脉滴注;恢复期选用脑活素静脉滴注或东菱克栓酶隔日5BU静脉滴注。
2结果
通过2周观察治疗,30例患者中完全康复10例,病情缓解15例,4例病情好转较慢,死亡1例,死亡原因均为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3讨论
脑梗塞主要是由血管内膜损伤、痉挛及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而导致血管狭窄、直至闭塞,最终造成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2]。脑梗塞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中,但50-60岁为高发人群[3],其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面瘫等,本组病人均有上述改变。脑梗塞形成后,治疗时间窗内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的恢复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脑梗塞重在早期诊断。
动态影像学检查对于密切观察脑梗塞病情变化意义重大,CT征象能反映其病理过程,但以往有学者指出脑梗塞在发病后24-48小时后才能显示病灶,早期确诊效果不佳[4],近年来随着CT机分辨率的提高和临床对脑梗塞CT影像学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塞准确发现的时间越来越早[5]。CT平扫上脑梗塞的早期征象主要有:①梗塞区脑沟消失;②正常的脑灰白质分界消失,显示均一很淡的低密度影,这种表现被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