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会考汇编.doc

格式:doc   大小:3,439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会考汇编.doc

上传人:313327417 2018/11/6 文件大小:3.3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会考汇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
复****资料汇编(内部参考)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必修一部分一《行星地球》
:定义: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
:关系: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构成: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类地(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天王、海王)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太阳光照稳定,大小行星互不干扰,日地距离适中,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大气层),内部运动产生液态水。漫长的演化(产生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太阳以电磁波形式释放的热量(光和热)。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表各种运动(如大气远动、水循环、洋流、生命活动等),促进生物生长,提供各种能源
:由里向外,光球、色球和日冕层。
: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周期约为11年。
:干扰无线通信,产生磁暴现象,极光现象的发生,。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
速度:角速度(全球一致,极点为零)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1年) 轨道与速度(椭圆轨道,近日点(一月初,快),远日点(七月初,慢)
:自转轨道平面(赤道)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23°26′)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往返运动。
:春分(3月21日,直射赤道) 夏至(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9月23日,直射赤道) 冬至(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
: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地转偏向。
:昼夜交替的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昼进夜为昏,夜进昼为晨。
(区时)差异的原理: 自西向东自转,东早(先)西晚(后),东加西减。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五带。
:(1)直射何半球,则其昼长;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2)两至日,南北半球各地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
(3)纬度越高,昼夜差别越大。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近大远小(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距离); 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距离)。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三态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慢,固态传播)
:
莫霍界面(地下29千米处,纵波和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古登堡面(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迅速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二《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受热的根本热源: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但未被大气吸收,透过大气,射向地面);地面辐射是直接原因(红外长波辐射能被大气完全吸收);大气逆辐射起保温作用。
:地区间冷热不均(太阳辐射造成的高低纬度间温度差异)
:冷热不均——热上冷下——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高压到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2)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摩擦力:阻力,影响风力和风向。
:高压到低压,北右南左偏一点,高空偏平行。
:低纬、中纬和高纬环流(热上、聚下,锋上,冷下)
气压带风带的基本模式:0°赤道低压带(信风带)30°副热带高压带(盛行西风带)60°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带)90°极地高压带。
:与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北半球冬季偏南,夏季偏北。
、夏季气压中心:一月,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七月,亚欧大陆(印度低压),太平洋(夏威夷高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暖湿),冬季西北风(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