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少子化社会下日本女性婚育意识的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少子化社会下日本女性婚育意识的研究.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5/9/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少子化社会下日本女性婚育意识的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少子化社会下日本女性婚育意识的研究
摘要:少子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而日本是世界上少子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是当前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了少子化社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人口负增长,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自立意识的增强等诸因素,日本女性的婚育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生率下降是少子化的主要因素,那么女性作为孕育下一代的主体,首先要了解影响女性婚育意识的因素是什么,并对此解除后顾之忧,才能真正的解决少子老龄化现象,虽然日本政府为了缓解少子化现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一些有效措置,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影响日本女性婚育意识因素的分析,提出新的认识,以期能为少子老龄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少子化;日本女性;婚育意识;社会地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089-03
一、日本少子化社会和女性的婚育意识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年减少的现象。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将来人口推计报告》称,1995年后出生的人,估计20%将一生不婚不嫁。这个结果将导致日本人口呈直线下降的趋势,预示20年后的日本境遇不容乐观,其主要决定于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的婚育意识的变化.。
(一)日本少子化社会现状
日本政府在2004年版的《少子化社会白皮书》中,将少子化社会①定义为“总和生育率②远远低于人口更替水平,③少年儿童人口总数比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还少的社会”。
根据厚生劳动省统计情报部《人口动态统计》显示,2006年的1973年至2006年期间日本出生人口及总和生育率的变动情况,1973年日本出生人口数约为209万,1983年减少到约151万人,到2006年下降到约109万人,在30年的时间里减少了近一半。日本要维持同一人口规模的“人口置换水平”(以2003年为基准),。生育子女数量持续减少意味着日本在过去30年多年来一直处于少子化状态,这个状况目前还没有得到较大的缓解,少子化问题依然很严重。
根据日本??省??局(国????告)的1947~2004 年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显示,少年儿童人口(未满十五岁人口)%,%,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之后开始转为下降,%,不到60年的时间,出生率下降近三分之一,老年化比重上升四倍,生产年龄人口也在不断减少。④
由此可见,少子化导致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崩溃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人口出生率是当前日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二)女性婚育意识变化下晚婚、晚育、不育的现状
女性婚育意识是指女性15岁至64岁有生育能力人群,对结婚、妊娠、养育子女的意欲。日本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与日本女性的婚育意识有很大关系。下面我们分析日本女性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的发展趋势。
根据2005年总务省(国势调查)数据显示,25岁至39岁的男女未婚率在不断上升,%、%、%,、、,未婚率急剧上升,导致平均初婚年龄延迟并进入晚婚化。根据厚生劳动省(人口动态统计)显示,,,。根据厚生劳动省2009年(人口动态统计)显示,第一个孩子出生时,,而在日本98%的孩子都是由已婚的夫妇生育的。由此可见出生率的下降与晚婚、晚育和不婚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什么会导致晚婚化和不婚的不断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女性的婚育意识发生了改变。
二、影响女性婚育意识的要素
(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近代时期,日本女性以“贤妻良母”、“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性别分工观念生活,自二战后,世界各国开展不同程度的民主化活动,日本女性地位向上问题逐渐被政府重视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在政治上1945年12月女性的参政权被承认并于1946年4月实行。在经济方面,1947年4月7日政府公布了劳动基本法,但是男女均等待遇缺乏平等性,于1960年代后期,为了迎接日本高度经济成长期劳动力不足问题,政府鼓励女性走出家门,步入社会工作,并制定了
“男女雇用?会均等法”。在社会上,1945年开始国家制定宪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