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作文结构技巧的三字诀.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作文结构技巧的三字诀.doc

上传人:ipod0c 2018/11/7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作文结构技巧的三字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结构技巧的“三字诀”
吴高扬
   不少同学对考场作文的“结构技巧”是颇为青睐的,甚至有着一种“技术崇拜”的倾向。他们认为结构上的新颖、独特是考场制胜之法宝。诚然,精巧的结构的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不要忘了,结构只不过是“思维的外衣”,是为呈现文章的内容服务的,形式与内容的谐调才可能“文质兼美”。一味地模仿别人的结构,就像借来别人的新衣,未必适合自己的身量,弄得不好,还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文章的结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并不拘于一法,如果以一种“穷尽式”的思路,一招一招学过来,恐怕会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地;如果抱定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想法,想寻找到一种“万能的结构模式”,恐怕又会在僵化的思维里作茧自缚,难以自拔。
    所以,“想得清楚、透彻”才有可能“呈现得清晰、精致”。结构技巧只不过属于“招式”,而其背后的思维规律才是“功力”。练武的人有一句行话,叫做“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花架子”的招法,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要想结构的威力得以发挥,应对结构设计的思维规律加以揣摩,这里拈出一个“三字诀”,供同学们参详。
 
    “分”字诀
 
    “分”字诀的指向是结构的清晰。阅卷老师往往有这样的体验:一篇好的文章,即便是快速地浏览,其基本结构也总是让人容易把握,掩卷以后,也还是记忆深刻,甚至能在脑中还原出文章的结构模型。究其原因,就在于文章的“眉目清秀”、“条块分明”。所以,考生必须明白,结构的清晰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分”就要“分清”。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绝不是一大团“混沌不开”的乱麻。文章各个部分之间既要“团结协作”,也要“各司其职”。从某个意义上讲,各个部分都能充分地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那么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少同学也知道要格调分明,但往往是形式至上。他们也会采用“设置分论点”“设置段首语”“设置小标题”这些划定界线的招法,但从内容分析,可能存在角度彼此交叉、层面相互包含、观点循环重叠等毛病。例如在《听海》的命题作文中,有同学设计出
“听海,我听出了一种胸襟;听海,我听出了一种情怀;听海,我听出了一种力量”的结构框架,其实,胸襟、情怀、力量,都较为宽泛,内涵不够具体,更糟糕的是这三个概念相互交叉,容易出现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纠缠不清。所以在内涵的界定上,不妨“分”得具体一些,明确一些,如“听海,我听出了一种接纳万物的宽广胸襟;听海,我听出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动人情怀;听海,我听出了一种自强不息的阳刚力量”。如此,角度分开,文意明朗,结构也就清晰起来了。下面我们可以结合一篇例文来谈。
    听海
    赵天骐
    有这样一种声音,它化万物为和声,谱天地为旋律。它有着世上最为壮阔的交响,又有着让人心明澄澈的奏鸣;它有着无尽的智慧,它让每个聆听者的灵魂接受最崇高的洗礼。这便是海的声音。
    从小我就长在海边。北海岸多山,在山与海交接处,有着灵秀的礁石。礁石上,总有一个渺小的孤影,在聆听,在品味,在膜拜。
    无风的天气里,我会听到潺潺的海浪携着浪花懒洋洋地抚摸着礁石。这声音轻柔、和美,宛若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在梦一般的旋律中书写童年的纯真与美好。心凝形释,与万物暝合,我体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