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教师为什么不知足、不快乐.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为什么不知足、不快乐.doc

上传人:xcweywk961 2015/9/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为什么不知足、不快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师为什么不知足、不快乐
在芸芸众生之中,“知足常乐”或许是道佛之家才能到达的境界,而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否知足常乐呢?我想,大多数人恐怕都是持否定观点的。到学校调研,常常听到的声音是“老师真难当”、“下辈子不再做老师了”。曾几何时,自己不是也有同样的感慨吗?初入教师这行,曾经踌躇满志,摩拳擦掌,一度有“兴教安邦”的志向。然而,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量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繁琐杂事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自己就逐渐变得不快乐了,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职业。于是,当初一起宣誓“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一些同行动摇了,有“下海”的,有跳槽的,一个个另寻人生理想目标而去。静静细想,一线教师对“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产生不知足、不快乐的原因有三:
一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压力实在太大。常言道,人非圣贤。虽说教师也是普通人,但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来说,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为人师表”的帽子使得教师有别于人:必是一个素质高、品行好的模范公民,其任何的行为闪失都会招来舆论的谴责。再者,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孩子的未来是家庭唯一的希望,家长的期望值非常高,这给予教师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家长往往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失误归咎到教师身上,很少考虑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还有,由于现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教师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解甲归田
”。而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分数”“升学率”,又成了社会和学校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教师人人为这个标准而疲于奔命,不堪重负,哪有多少快乐可言?
二是学校和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一些地方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所产生的不公平竞争,给一部分教师造成了消极怠慢的工作态度。因为在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两项改革中,能取得高绩效和高职位的名额有限,加上改革实行“一校一案”,导致付出同等劳动价值的教师在套取绩效工资和岗位待遇上不尽相同,于是就有教师“破罐子破摔”,不谋进取。其次,新课程的实施确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观念、知识积累都有不同程度的过时,必须加以更新,这些都得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次,一些教师拿自己的地位、收入、付出与其他一些行业(如公务员)作比较,感觉付出远大于自己的所得,付出与所获的强烈反差导致心理失去平衡,整天心里愤愤然,这怎么会快乐呢?
三是师生关系的改变导致教师变得多元化,担子重了。过去的老师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打从开头讲到尾”, 师生间是单一的“我说你听,我写你抄”的唯师独尊关系,“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授”、“解”,都给予教师绝对的主导和权威地位,学校、学生和家长很少会反过来要求老师怎样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育的变革以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了,依赖教师的讲授少了,再不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了。于是教师的权威被打破,师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师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变得越来越忙碌:查资料、备课、听课、外出学习、做调查、搞研究
……不仅有着做不完的事,而且责任重大,生怕出点安全事故、意外什么的,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工作劳心劳力不说,还不一定能体会到多少成功的喜悦。如此,要想快乐谈何容易?
上述种种令教师“不乐教”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一个心态问题。其实,做到知足常乐并非难事。教师要意识到,懂得快乐、善于快乐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