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旅游景区的未来发展.ppt

格式:ppt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旅游景区的未来发展.ppt

上传人:bjy0415 2015/9/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旅游景区的未来发展.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八章我国旅游景区的未来发展
一、景区环境的变化:
1、宏观环境的变化:
1)经济因素:行业集中化是是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之一。经济的全球化和行业集中化将导致景点所有权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景点将由外国公司拥有。经济的全球化也将导致景点产品的标准化。
2)社会文化因素:
发达国家—老龄化
发展国家—年轻人作为景点特别是人造景点的主要需求者。
2、微观环境的变化:
1)受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影响,
2)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使景点重视顾客的感受和体验。
3)竞争越来越激烈。
二、我国景区管理模式概述:
1、我国旅游景区的主体性质
——政府国有
2、我国旅游景区的治理主体
一个是宏观治理主体——旅游资源的所有者国家;
另一个是经营主体——公司、管理局、博物馆、管理处
3、旅游景区所有权:
名义上所有权和使用权都由建设部管理,实际上风景名胜区所在的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权力。
二、我国景区管理模式概述:
4、我国景区管理的政策法规环境。
国务院《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所有,必须依法保护。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或景区土地。
成功的碧峰峡模式的争议
不成功的桂林山水“买断案”——刘永好梦断桂林山水
安徽黄山模式分析
1、安徽黄山模式简介:
1949年设立黄山管理处——1987年设立黄山市1988年设立正厅级的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1989年授权管委会代表黄山市政府管理黄山(主任由黄山市长兼任),经营权授权给国有独资企业黄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后更名为黄山旅游集团)——1996年设立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借上市公司之名,行政府经营之实。(一位三体的管理)
同类有峨眉山和桂林山水
安徽黄山模式分析
2、安徽黄山模式的特点
①是我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景区上市公司
②强有力、高度集权的管理主体保证了黄山的成功
③邓小平的重要指示是黄山模式突破阻力关键因数。
3、安徽黄山模式的经营风险
①高度集权产生的决策风险
②景区多重目标造成的经营风险
③景区经营范围有限导致的经营风险
四、景区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讨论)
1、景区“涨价风”
2、“女儿区”问题:
四、景区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讨论)
1、景区“涨价风”
涨价风始刮于北京故宫等6个世界遗产景区,其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提出从158元调整至245元;鼓浪屿提出从3元涨至50元;九寨、黄龙分别提出从过去的145和110元,分别调至200元以上和180以上;周庄也表示从60元提高至100元,黄山也提出了把旺季票价由130元涨至200元。在景区门票涨价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这里从2005年4月16日正式开始执行新的门票价格,每张门票价格从158元上调至245元。这一门票价格刷新了中国旅游景区门票的纪录。张家界核心景区门票也因此被游客戏称为“中国最昂贵的门票”。
问题:景区为什么涨价?
景区该不该涨价?
理由:保护环境,限制游人。
阅读资料:
按照湖南省物价局价格成本调查队的统计,2004年1至9月,,。,武陵源区在价格听证会上提出的一系列环保规划可能已经成为现实。但长期以来,在108元门票收入中(158元中包括环保客运交通成本费50元) ,真正直接用于资源保护的费用只有区区8元!  武陵源核心景区门票收入原有分配方案有诸多怪状:景区门票IC卡制作成本与资源保护费一样,是8元;已经建成多年,几个收费站对核心景区形成包围之势的张清公路、索张公路要瓜分10元;不管是不是坐飞机来张家界的游客,购买的核心景区门票中,竟有10元是所谓"机场建设费";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门票收入中要拿出47元支付"景区管理成本",意味着维持管理机构运作的代价竟然是资源保护费的近6倍!
资料:
在全国各地景点门票一片“涨”声之中,聪明的杭州人反其道行之,西湖免费开放。2004年,杭州的旅游业因此增收80亿元。统计数据显示,游客在杭州平均逗留时间延长到2天,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317元,%。
国外的一些做法:
与中国一样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埃及,记者发现作为外国人参观金字塔的票价是10埃镑(),而埃及本国人只要区区1埃镑,残障人是还可享受免费。
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公益性的公园和景区是免费的。一些发达国家的世界遗产和公共类景区进门免费或门票价格很低,是由于国家投入很大比例的资金,而且一些国家还积极鼓励个人和企业捐助,但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鼓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