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结 课 论 文
题目 : 浅谈宁夏方言
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________
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 2)班
学生姓名: 李少坤 ______
学号: 033140227
目 录
摘要 ............................................ 2
一、宁夏方言概况 ................................ 4
二、宁夏方言分类 .................... .....  ......9
结束语 .......................................... 10
参考文献 ........................................ 10
浅谈宁夏方言
摘要
宁夏 方言属于北方方言 ( 官话 ) 系统,其内部可以划分为北部川区
和南部山区两大区域。 根据《中国方言地图集》 ( 香港朗文出版社 1989
年版 ) ,宁夏北部川区话属于兰银官话银川片和银吴片,南部山区话
属于中原官话秦陇、陇中、关中片。
一、宁夏方言概况
宁夏方言的来历和我区人文、地理、历史沿革、汉族及其他少数
民族人口的迁徙等因素息息相关。 宁夏水洞沟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
产表明,大约在 3 万年前,宁夏境内就有人类居住,到了殷商时期为
北羌、熏粥 ( 音" 勋玉 ") 所居,春秋战国时期则为西戎、匈奴活动地。
后来,秦并六国,蒙恬将汉族人移入,并在这里兴修水利屯田种植,
为宁夏平原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承秦制,在抗击匈奴开疆扩土的同时,为了减少守边驻军粮草
运输之劳,进一步推行屯田制。随着屯田实边政策的实施和发展,汉
朝进一步开渠引水,移入汉族人口。史书记载 " 募民塞下屯耕 "" 迁关
东贫民于陇西、北地 ( 宁夏汉代属北地郡辖地 ) 、河西、上郡 " ,后来
又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人口 70 余万。于是汉族逐渐成为宁夏人口的主
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周向宁夏迁 2 万户于丽子园,后又
迁江南兵民 3 万人于灵州, 对宁夏河东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 隋唐 时
期,宁夏农田水利大修,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宋时党项族在这里
建立了西夏国。元朝建立, 官府诏令西夏流亡者回住宁夏,又调集旧
属元朝的南方军民来宁夏屯田,从湖北鄂州和隋州移民到宁夏。 13
世纪初,蒙古西征期间,一批批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先后被
蒙古征服者迁徙到西北驻军屯牧,后称为 " 回回 " 。明朝初年,朝廷无
力控制边防,便将宁夏府、灵州、鸣沙等地的居民迁徙关中,留下者
编入卫所与军余共同屯田, 直到洪武 32 年,又重新迁移 " 五方之人实
之 " ,后又 " 实以齐鲁燕晋周楚之民,而吴越居多,故彬彬然有江左之
风。 "
据载,清代 " 自乾隆到咸丰,宁夏水利大修,齐鲁燕晋陕甘之民
趋赴。" 上世纪 30 年代到 40 年代,由于日寇入侵和中原灾害, 河南、
陕西、 内蒙古 、甘肃等省的人口自行流入宁夏。新中国成立,又有北
京、上海、天津等地支援宁夏建设的人员移入。
对宁夏方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明代及其以后的移民,明代迁来
的 " 五方之人 " 语焉不详,但后又有载为 " 实以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