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1735年写了《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提出“感性学”。1705年,他就以“埃斯特提克”这一术语出版了他的《美学》第一卷,从此,美学就作为一门学科出现,鲍姆嘉登便被称为美学之父。
2、色相,彩度,明度是构成色彩的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故称之色彩三要素,又可称为色彩三属性。
3、人的外在美包括人体美和仪表美两个方面。
4、崇高的理想,是心灵美的核心
5、优美的根本特点在于和谐
6、喜剧的类型:讽刺性喜剧;歌颂性喜剧
7、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在哲学上他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在美学上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狄德罗,在《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的研究》中写道“我认为组成美的,就是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下了个定义:“美是生活”;柏拉图提出“美是难的”。
8、知觉在审美过程中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主体性
9、联想本身具有多种形式,一般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
10、想象的种类,按其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11、美育的特点:诱发性、形象性、愉悦性
12、席勒把康德的观点加以发挥,提出了“游戏说”
13、“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这是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发生学中极有影响的一种理论
14、意境又称境界,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范畴
15、意境的构成:实境;虚境;境外之意
16、列宁曾经指出:“对于我们来说,一切艺术部门中最最重要的便是电影”
17、蒙太奇,原是法语的建筑术语,指建筑上预制构件的组装,后为电影艺术借用,是“组接”“剪辑“的意思
18、“美育”一词是德国诗人、美学家希勒在1795年出版的《美育书简》里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
19、中》
20、商周之年,中国的人文教育发展成了“六艺之教”:礼、乐、书、数、射、御
21、梁启超提出美育的作用:熏、提、浸、染
1、形式美广义的说法,形式美指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狭义的说法,形式美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属性(色,声,线,型)以及他们的组合规律(整齐,比例,对称,均衡、节奏、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
2、审美体验:就是美感体验,由观照、感受、联想、想象、情感、理解、领悟等心理活动交替进行和相互渗透而产生,具有不受功利意识束缚精神自由的突出特点。从直接体验到认同体验再到领悟体验不断深化,达到主客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
3、审美联觉:所谓审美联觉或曰通感,就是在审美对象的刺激下经过审美想象所形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觉等诸种感觉相互沟通、转化、挪移,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的联觉现象。
4、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设施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5、情感是人对外部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表现出人对外在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
6、题材:文艺作品的题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泛指作品可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如城市生活题材、农村生活题材、校园生活题材、工业题材、商业题材、军事题材、历史题材、宗教题材、爱情题材等等;狭义题材,指作家,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出来,经过集中、提炼、加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