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同位素32p敷贴治疗婴幼儿会阴部皮肤血管瘤2例.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同位素32p敷贴治疗婴幼儿会阴部皮肤血管瘤2例.doc

上传人:kisuamd347 2015/9/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同位素32p敷贴治疗婴幼儿会阴部皮肤血管瘤2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同位素32P敷贴治疗婴幼儿会阴部皮肤血管瘤2例
关键词 32P敷贴治疗血管瘤婴幼儿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24-02
婴幼儿皮肤血管瘤为一种先天性的皮肤发育异常,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该病好发于软组织,全身各部位可见,以头颈部较为多见[1]。部分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可自行消退,但部分患儿血管瘤则随着年龄增长呈持续发展,逐渐增大,甚至引起畸形并影响生理功能,给患儿以后的生活带来影响,故发现早期应妥善进行处理。血管瘤生长于会阴部的患儿较少见,由于特殊部位,如护理不周或快速持续发展,可发生溃疡、出血、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2],因此,对于此类血管瘤,需要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放射性核素32P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特点是无痛苦,不留瘢痕,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疗效确切,是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3]。2012年6月我科收治了2例会阴部血管瘤患儿,采用32P敷贴治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病例1 患儿男,3个月。患儿出生后15 d,家长发现患儿肛门右侧血管瘤来我科就诊。病灶原来呈黄豆粒大小,后发现血管瘤增长明显。查体: cm× cm,呈典型草莓状。
病例2 患儿女,70 d。左侧***部血管瘤来诊。患儿出生后20 d,家长发现黄豆粒大小血管瘤,并逐渐长大。查体: cm× cm血管瘤,典型草莓状。
治疗方法
32P敷贴器制作
将同位素32P溶液(北京原子高科同位素公司提供)均匀滴加于滤纸上,自然干燥后,放入同等大小的塑料薄膜袋中。
敷贴治疗
在患儿熟睡时,充分暴露病灶部位,根据瘤体大小和形状,将敷贴器紧贴于皮肤血管瘤部位。瘤体周围正常皮肤用胶皮遮挡,并用医用胶布固定,防止敷贴治疗时位置移动。
照射剂量以吸收剂量戈瑞(Gy)为计量单位,一次剂量为5~7 GY。根据吸收剂量计算出贴敷时间嘱患儿家长3个月后进行复查。
治疗后护理指导
放射性敷贴治疗结束后,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指导。治疗结束后2?3 d可出现治疗局部皮肤颜色加深,局部发热,刺痛或蚁行感,几天后减轻。治疗结束后1?3个月可出现薄片状脱屑,血管瘤颜色变淡,即干性皮炎。由于病灶部位的特殊性,医师需嘱咐家长精心护理患儿病灶部位,患儿大小便需及时清洁,保持局部干燥,可以在患部涂少许医用凡士林油,防止尿渍污染,受照局部减少磨擦,保持皮肤卫生;精心护理患儿,严防患处被搔抓,避免损伤;如患处有红肿、破损时应及时就医。
2 结果
治疗后3个月复查:2例患儿血管瘤均停止生长,面积缩小1/2以上,病灶明显苍白或扁平,局部尚存少量痕迹,病变周围部位有少量点状或蜘蛛网状血管扩张,无湿性皮炎。
3 讨论
皮肤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临床上分为4型: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4]。由于草莓状血管瘤多居于皮内,主要为明显增生的内皮细胞构成,对射线敏感,所以治疗效果最好。 d,衰变过程中能释放纯β射线, Mev, Mev,组织内平均射程为3~4 mm。其治疗血管瘤的作用机制为:通过近距离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