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1.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1.docx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11/8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1.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与 实 践 研 究 论 文浅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适应这一变化,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七大又对此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关键词 :全面小康社会 建设 建成 和谐社会1  选题依据党的十八大于 2012 年 11 月 8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 ,这与十七大主题中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 ,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 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 如何理解这一变化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 具有很深入的研究意义。 课题背景“小康社会” 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 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小康社会”的提法由来已久,是相对“四个现代化”来讲的。很快,上个世纪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改成了基本实现小康。这个中国的传统观念,描绘了中国人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1979 年 12 月 6 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第一次提出了 “小康”概念以及在 20 世纪末我国达到 “小康社会”的构想。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 。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 我们的国民总产值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2]。”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在“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1982 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经济奔小康的目标。十三大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础判断, 为小康破题。 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打开了经济起飞的闸门。十五大进一步扫清发展道路上的认识障碍, 确立非公经济地位和依法治国基本方针。特别是近 10 年,中共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基础上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历程一步步清晰可见。-1-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与 实 践 研 究 论 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 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 21 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 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