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2018年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一)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 ( 金刚石、石墨等 );
金属单质 (如铁、汞等 );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 ;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
在公元前 5 世纪提出了有关 “原子 ”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 19
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 1803 年提出了科
学的原子论。
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
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 物理 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
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
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 ;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 ;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
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
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
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
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
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
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
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
2018年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二)
质子: 1 个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 1 个电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
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核电荷数 )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 ( 中
子不带电 ),而每个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 =质子数,由于
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
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
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 (核电
荷数 )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
2018年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三)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
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 (或原子 ) 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 (或原子 )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分布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不超过 2 个,第二层不超过 8 个 ;;最外
层不超过 8 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 2n2 个(n 代表电子层数 ),即第一层不
超过 2 个,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