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咬文嚼字-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咬文嚼字-教案.doc

上传人:drp539605 2018/11/9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咬文嚼字-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目标
,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咬文嚼字”。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宋祖英的歌曲《辣妹子》,体会歌词的意味。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提问:辣妹子什么时候最能吃辣?
明确:嫁人后,因为嫁人后吃东西“怕不辣”,害怕吃的东西不辣,有点不吃辣就不爽的意思,语气很强烈。这三组词,字是一样的,仅仅因为语序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意味。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仔细地斟酌地斟酌文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关于斟酌文字的,题目叫:咬文嚼字。
解题
“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什么意思?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如:
从词典中对咬文嚼字的释义来看,咬文嚼字是一个贬义词。那么朱光潜先生为什么要用一个贬义词作为题目大谈特谈呢?“咬文嚼字”在文中是否有它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课文解读
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到:“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子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实例?试找出来后加以分析。
明确:郭老改字、李广射虎、贾岛吟诗、东坡写诗、套板反应。
说明一个道理,却举了五个例子,这是不是简单的例子的堆砌呢?这是从不同角度来证明的。
郭老改句(找出三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体味不同)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里倒涎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1)学生分组朗读,体会三种句式的不同意味
(2)找到文中对这几种句式的分析,并在书上勾画起来。
(3)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句式表现出来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即: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那么仅仅是句式不同,情感就会不同吗?文字的增减有没有影响呢?)
李广射虎
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文字,学生分析这三句的不同之处。
从文中找出朱光潜先生的分析,并勾画出来
(3)这三组句子,一句比一句简洁,意味也随着文字的增减发生着变化,即:增减文字,情感不同。
贾岛吟诗
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讲的是唐朝一位诗人贾岛在写“鸟宿
池边树,曾推月下门”时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他在路上吟诵这首诗时遇上了韩愈出行的马队,韩愈问起缘由,立马良久,向贾岛说:“敲”比“推”好。这段文字姻缘古今传为美谈。近代美学家朱光潜却对韩愈的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推”和“敲”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那么,他具体是怎么分析“推”和“敲”的?(请在文中找出来)
明确:“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