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董鹏
2016年4月1日
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李克强《教育走的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
一、“新常态”——基础教育改革展开多向度探索,“回归教育本质”
二、“供给侧”——从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结构入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互联网+”——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必要抓手,普通学校实现自我超越的最好机遇
四、绿色、开放、法治——教育发展新理念新机制
五、基层创新——鼓励自下而上的体制机制、课程结构探索,是基础教育领域最大的变化
两会教育改革: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1889年,雷迪——英国德比郡——艾伯茨霍姆学校。
影响整个欧洲新教育运动的一个起点,后来也成了影响整个世界、特别是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甚至也成了影响中国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哲学起源。
“新”的教育
新教育实验与历史上“新教育”之间的共同特性:
(1)都旨在于对现时代的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
(2)都建立了一批实验学校
(3)都试图对当时的教育和社会进行革新和改良
(4)都是民间自发的改革与创新
这个意义上,新教育是历史上“新教育”的一段新的“链接”和“延续”。
新教育不仅是传承,更是创新。
1,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
2,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
3,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4,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新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四大改变、七大理念、十大行动,推出了儿童课程、教师成长、理想课堂、每月一事、完美教室、学校文化等项目,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和完善了新教育运动的内涵。
所以,她又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的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四个改变: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