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战地救护六大技术
(一)通气技术
呼吸道发生了阻塞,在数分钟内伤员即会因窒息、缺氧而死亡,抢救时需争分夺秒去除各种阻塞原因,使气道通畅,称通气术。
(1)直接原因
颌面伤、咽喉伤、颈部伤、气管支气管伤等。
(2)间接原因
中枢性昏迷、吸入性损伤、冲击伤等。
(1)有受伤史,并可见头面颈部某处有创伤等。
(2)无呼吸式或有异常呼吸声。不同的异常呼吸声,提示不同的阻塞部位:①鼾声,由舌后坠所致;②喘鸣声,由喉头、上呼吸道阻塞所致;③漱口声,由咽部分泌物、呕吐物或血液存留所致;④喝哧喝哧声,由上呼吸道下部或支气管阻塞所致。
(3)如自主呼吸仍存在,可见强烈的腹壁运动、肋间肌内陷、辅助呼吸肌的运用或气管牵引动作。正换气时有明显的阻力。
(4)伤员面色及口唇紫绀,呈痛苦貌、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出汗,吸气时出现三凹征,脉搏细弱,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有痰鸣或呼吸道阻塞呼吸急促声。
(5)呼吸受阻时间较长、窒息者,若不及时救治,则先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搏动。
(1)异物阻塞咽喉部:
对于发生咽喉部异物阻塞的伤员,首先为清除阻塞的异物,用手指掏出或者用合适的管子迅速吸出堵塞物,清除伤员口鼻内积存的凝血块、分泌物、碎牙片、碎骨片、泥沙等。同时,立即改变体位,采取侧卧位,以利于咽喉部的引流,以有效清除分泌物,通畅呼吸道,解除通气障碍。对于有下颌骨骨折移位的必须将骨折复位固定,将舌向前拉,对昏迷的病人应将舌外拉并固定,以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
(2)血肿、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
①鼻腔插入鼻咽通气导管通气。
②环甲膜粗针头穿刺通气:病情紧急的可用14~15 号粗针头由环甲膜穿刺插入气管内,(环甲膜穿刺的部位通常宜选在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之间),仍觉通气不足时可同时插入多个粗针头,随后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③紧急环甲膜切开术:因通气障碍而濒死、深昏迷舌后坠的病人可行此术,即用尖刀迅速切开皮肤和环甲膜(环甲膜切开术,正确的切口方向为横切),达到通气目的。病情缓解后再作常规气管切开。
④紧急气管切开术:仅在非常紧急的情况可以使用,即使用当前可以使用的物品切开气管,维持暂时的通气。具备条件时及时更换正规套管。
⑤快速气管切开术:采用快速气管切开器完成手术。为了伤员的安全运送,防止途中发生意外,也可选择性的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3) 呼吸道误吸
及时吸出误吸的血液、涎液及呕吐物,尤其对昏迷、休克之误吸者应迅速做气管切开。对于昏迷病人,有条件时应留置胃管,吸出胃内容物。
(4) 呼吸道烧伤水肿
应迅速做气管切开,通过气管套管迅速吸出气管、支气管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 出血与止血
大量战伤出血,往往是导致伤员休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肢体大血管破裂或其他原因的大出血,在短时间内将危及伤员生命,或者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及时、准确、有效的止血将大大的减少火线伤亡。
(1)出血的种类
①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
②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呈缓慢涌流状。
③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呈片状渗出。
(2)判断出血程度
注意伤员全身情况的变化,出血多者常有下列特征:
①皮肤和粘膜呈苍白色。
②脉搏细速,四肢发凉。
③皮肤潮湿,全身衰竭。
④躁动不安,伴有烦渴。
⑤严重者,有时出现昏迷等。
上述变化,多半因有效循环血量和血液成分减少,而导致急性缺血和缺氧所致。
(1)指压止血法
主要是根据动脉的走行位置,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将动脉压在深部的骨骼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
现将几个不同部位出血的指压止血法介绍如下:
①头面部出血
一侧头面部大出血,可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同侧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之间,此处可摸到一个强烈的搏动(颈总动脉),将血管压向颈椎止血。但必须注意,一是要避开气管;二是严禁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防脑缺血;三是不可高于环状软骨,以免颈动脉窦受压而引起血压突然下降。
②颜面部出血
一侧颜面部出血,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2厘米处的一个凹陷,此处可摸到明显的搏动(面动脉),压迫此点可以止血,有时需两侧同时压迫才能止住血。
③头顶部出血
同侧额部、头顶部、颞部出血时,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颞浅动脉止血。
④肩腋部和上肢出血
可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搏动点(锁骨下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第一肋骨止血。
⑤前臂出血
可用拇指或其它四指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与肱骨之间的搏动点(肱动脉)止血。适用于同侧上臂下1/3,前臂和手部出血。
⑥手部出血
互救时可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