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

上传人:ayst8776 2018/11/10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命题特点】
1、命题重点是课程类型、课程理论和课程的表现形式。
2、复****难点是课程开发、课程评价模式。
3、以往命题有偏、难的特点。例如,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内容。
【考点速记】
(一)单选题
1、课程的含义: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2、课程一词的出处:
宋朝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英国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出现课程一词。
美国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标志课程研究进入专门领域。
2、课程的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划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按课程管理的权限来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按课程对学****的要求来划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课程的表现形式来划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3、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论:主张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同学科,进行分科教学。
代表人物:古典理论:孔子、赫尔巴特;泛智主义:夸美纽斯;实用主义:斯宾塞;结构主义:布鲁纳;要素主义:巴格莱德。其他:根舍因、赞可夫。
活动中心论:主张课程应当是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去学****代表人物:浪漫自然主义: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经验自然主义:杜威、克伯屈;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核心课程论:要求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社会改造课程。课程不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而是改造社会。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4、课程文本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5、课程计划的结构: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6、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
7、教材的组织方式:逻辑组织(重视知识系统性)、心理组织(重视学生兴趣和需要)、折衷式组织(前两者结合)。
8、教材的编排方式:直线式排列(知识不重复),螺旋式排列(知识有重复)。
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具体表现: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
10、课程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代表人物:。当代课程评价之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观点:评价以目标为中心展开。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斯克里文。观点:评价应注重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应受目标的影响。
CIPP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斯塔弗尔比姆。观点:评价的步骤为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认为评价不应局限于目标的达成程度,而应为课改提供有用信息。
11、课程开发(设计)模式:
目标模式:代表人物:。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观点: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计划。
过程模式:代表人物:斯腾豪斯。著作:《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强调课程开发应关注过程,并在教学中不断修正和改进。
情景模式:代表人物:劳顿。观点:课程开发程序包括情景分析、目标表述、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反馈和改进。
12、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忠实取向:忠实执行课程计划。
互相调适取向:课程计划与实施过程互相调整和适应。
课程缔造取向:课程是老师和学生联合缔造过程。
1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需求、学科知识水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