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3年解剖学名词解释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和盆腔内,并借孔道与外界相通统称为内脏。
: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器官(如心,肝,肾等)
:人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又称额状面,呈左,右将人体纵切前后两部分的剖面。
:在人体表面能看到或摸到的骨或肌隆起或凹陷,称为体表标志。临床上常利用这些标志作为确定深部器的位置判定血管和神经走向,穿刺定位以及针灸取穴的依据。
:12块胸椎、12对肋、胸骨和它们之间的结共同构成。胸廊除保护、支持功能,主要参与呼吸运动。
:上,下椎弓根之间围成间孔,由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是连接相邻两个框体之间的纤维骨盘。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体表可触及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称肋弓。
:胸骨下端由剑突和两侧肋弓的夹角。
:颞窝内额,顶,颞和蝶骨会合处称翼点。此处骨质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故外伤骨折时,易伤及该血管引起颅内出血。
: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含合的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即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
:肱骨体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粗隆,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沿此沟经过,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
:肱骨内,以上髁和尺骨鹰嘴在伸肘关节时呈一直线,当肘关节屈90°时呈一等腰三角屈肘三角屈肘三角伸直线,这种位置关系发生改变,提示有肘关节脱位。
: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
:两侧坐骨支与耻骨下肢(合称耻骨弓)和耻骨联合下缘所成的夹角。
:跗骨和趾骨借其连结而形成的凸向上的弓,称足弓。
:包绕直腹肌,由腹外侧壁三个阔肌的腱膜构成。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连于骼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在跖骨结节的外上方,腱膜有一个三角形的裂孔,为腹股沟管的浅环。
: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一条斜行肌腱裂隙,内有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通过,㎝。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腹)环,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
:肝总管与胰管汇合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周围环形平滑肌增厚,称肝胰壶腹括约肌,可控制胆汁和胰液的排出。
: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为下消化道。
: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斜向左上方至第2腰椎体左侧,再向前下折转弯曲与空肠相续,该弯曲称十二指肠空肠曲,此曲被十二指肠悬韧带(临床上称Treitz韧带)固定于腹后壁。十二指肠悬韧带为确认空肠起始处的标志。
:盲肠上续升结肠,下为盲端,左接回肠,连接处回肠末端突入盲肠,上、下分别形成一半月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