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参观彭真纪念馆,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参观彭真纪念馆,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18/11/11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参观彭真纪念馆,心得体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参观彭真纪念馆,心得体会篇一: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XX年3月21日,我作为一名新录用公务员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位于四平市英雄大街,与烈士纪念塔相对,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为彭真同志亲笔题写。该馆初建于1958年,时称“四平市展览馆”。此后该馆多次易名,1961年改称“四平市博物馆”,1963年称“四平战役纪念馆筹备处”,1965年称“四平市博物馆”,1973年恢复“展览馆”名称,1980年更名为“四平市博物馆”,1987年最后定名为“四平战役纪念馆”。该馆现有工作人员36名,分设文物部、陈列部、保管部、群工部、办公室等机构。纪念馆内设有序言厅、战史厅、支前厅、英烈厅、半景画馆、影视厅、临时展厅等8个主要展厅。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观看了厅内陈列的一些当年的战斗物品和大量图片文字资料,让我又一次重温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曲折历史和过程,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缅怀了为中华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先烈们。在参观之时,我的思绪流转,让我想起了那场壮烈的四平战役,那场值得记忆和讴歌的战役。四平战役是指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在这次作战中,解放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后又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而国民党军4月2日占领四平街的原计划被迫推迟47天。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史政局编的《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关于“进攻四平街作战检讨”中说:“虽获得四平最后决战之胜利,然已迁延两月以上之时间,使敌得从容脱离战场,未能将敌主力彻底击破,贻尔后东北剿共军事以无穷之后患”。馆内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历经战火洗礼的兵器、一个个精心布置的模型、一组组重现历史的视频,真实的再现了四平保卫战的全过程,回顾了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参观的高潮环节是一段现场模拟当年四平战役的3D影像,画面上的飞机、大炮、机枪、帆船和背景音效的枪声,生动地再现当时战役气势磅礴的画面,触动了现场每一位参观者。从战事分析、到战略决断、再到战局扭转,充分展示了我党的睿智与果断,以及群策群力的无穷力量。青山无语,丰碑永存。参观结束了,但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昔日金戈铁马地,已成为我们的红色教育大课堂,我详细了解了四平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更加怀念在战争中牺牲的英勇革命先烈,他们不朽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永远刻在中国的史册上。通过这次参观机会,是我收货很多。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了我心灵的指引。作为一名新录用公务员,我应该时刻谨记革命先辈的应用英勇事迹,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奉献精神。虽然说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还得不忘过去,保持谨慎。努力工作,团结同事。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XX年4月5日篇二:参观名胜心得参观湖南省芷江县中国人民抗日胜利受降旧址心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泽荣 XX年6月22日 XX年6月20日,我作为学校支部书记随同羊场镇各村、居支部书记及政府党政办领导一行共25人,一起参观了湖南省芷江县中国人民抗日胜利受降旧址,作为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学****活动,以下是我在参观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我们首先参观了“受降旧址”。它是由受降堂、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组成, 系三十年代美军兵营式木结构建筑。均按原貌保存完好,陈列了大批珍贵历史文照和原物。“受降旧址”伴随着芷江走过了69年的风雨历程,承载了芷江这座英雄城厚重的历史。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日本降使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一行8人代表日本政府飞抵芷江向中国政府无条件投降,交出了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投降备忘录,中国战区受降全权代表何应钦随后在芷江部署了全国16 个受降区和100余处缴械点等受降事宜,签发24份备忘录。其次,我们参加了“受降纪念坊”。为纪念这段历史,于1947年国民政府在芷江受降地修建代表中国抗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受降纪念坊。当初的芷江是一片由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而今天的芷江到处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如今华灯成行,霓虹闪烁,人们生活井然有序,有牵着手晒太阳的老人,有带着小孩放风筝的家长,有嬉戏的儿童。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一代代的革命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抗战胜利纪念馆。怀着非常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