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出生缺陷实施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出生缺陷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11/11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出生缺陷实施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了解一个区县的出生缺陷发生水平通常采用出生缺陷监测。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为出生缺陷监测点,监测对象为住院分娩的围产儿。
一、目的
获得我院出生缺陷的准确、可靠的资料;动态观察主要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以及出生缺陷发生的消长情况;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及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为政府部门制定预防出生缺陷的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范围、对象和时限
(一)范围:对本院内出生缺陷进行监测。
(二)对象:在本院出生的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围产儿,(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其以上)包括活产儿、死胎、死产。凡在我院内出生或引产的出生缺陷儿,无论孕周大小,均需报告。
(三)时限:当年1月1日-12月31日
三、监测内容和指标
(一)内容:
(包括围产儿死亡情况)。
、地址和人群分布及临床资料,具体内容见《出生缺陷儿登记表》。

(二)指标:

、母龄和城乡发生率。
;缺陷儿转归。
缺陷儿的转归等。
 (三)监测资料:
围产儿数季报表、医疗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出生缺陷医院监测质量调查表。 
四、资料收集和上报
(一)及时收集。
(1)产房、手术室出生时发现→填卡并做好原始登记,死胎、引产的出生缺陷报告护士长填卡登记→特殊情况报告科主任,24小时内进行科内和科间会诊,以明确诊断。
(2)新生儿科发现→报告新生儿科出生缺陷监测负责人,并做好原始登记、填卡→出生缺陷监测负责人审核出生缺陷患儿登记卡(详细询问病史),与各科沟通,进一步明确诊断,查漏、补漏。
(3)围产中心产前发现(包括产前诊断中心、B超检查发现)做好登记→报产科主管医生→明确诊断的填卡上报。
(4)门诊相关科室(听力筛查办、耳鼻喉、眼科门诊、儿童保健科)对就诊围产儿发现出生缺陷的要填卡上报并进行登记。
医院由公共卫生科专人负责信息收集。负责信息收集的人员每月对出生缺陷登记卡进行收集,并每季度按月份将所有围产儿有关数据填入围产儿数季报表。
(二)逐级上报。
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将上一季度的报表报市妇幼保健机构。并按省监测办要求同时将监测资料上报至省妇幼保健所。
五、组织管理
(一)区妇幼保健院负责本院生缺陷监测的工作,并具体组织相关科室实施、资料收集、审核、保存、质量控制、统计分析、数据上报、报告撰写等工作。 
(二)负责完成对本机构出生缺陷儿的发现、表卡填写、审核及纸质上报。
六、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是出生缺陷监测的常规工作,监测人员应按要求参加省、市举办的培训,并做好相应记录。每年对辖区内妇幼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一次,并做好相应资料整理。
七、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个监测单位都要进行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的内容指标
诊断准确率; 围产儿出生缺陷漏报率,围产儿死亡漏报率,双胎及多胎漏报率及出生缺陷漏报率;表(卡)册及登记本填写的完整率、错误率。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
检查产房登记本; 检查出生缺陷登记本、相关科室的互相查询。
每季度进行院内及辖区全面质控并填写《出生缺陷监测质量调查表》,质控后要撰写质控报告,填写反馈记录,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附件:
 
 
 
 
附件1
围产儿数季报表
20 年季
市区县医院(保健院、所) 医院编码□□□□□□□□□□


产妇
年龄
(岁)
城镇(例)
乡村(例)


围产儿情况
城镇
(例)
乡村
(例)


性别
不明


性别
不明
出生缺陷
<20
围产儿死亡
死胎
死产
20~
25~
7天内死亡
30~
合计
35~
胎数
双胎
三胎及以上
合计
(胞)
(胞)


产妇
年龄
(岁)
城镇(例)
乡村(例)


围产儿情况
城镇
(例)
乡村
(例)


性别
不明


性别
不明
出生缺陷
<20
围产儿死亡
死胎
死产
20~
25~
7天内死亡
30~
合计
35~
胎数
双胎
三胎及以上
合计
(胞)
(胞)


产妇
年龄
(岁)
城镇(例)
乡村(例)


围产儿情况
城镇
(例)
乡村
(例)


性别
不明


性别
不明
出生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