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小学科学教学建议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20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科学教学建议案例.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 2018/11/11 文件大小:2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科学教学建议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科学教学建议案例
第8条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要突出探究活动的重点和本质。可以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解读】
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不是越先进、越精密、越高档越好,而是要根据这节课的目标指向来选择。合适的器材往往简单却能一材多用或有结构,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集合探究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却不会因器材本身的构造、形状等冲淡探究内容,干扰学生,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适合学生学****的器材还要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一个事件,激发学生的动机,吸引他们的眼和心,与此同时能让学生产生想法,使他们的学****处于一种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状态,并不断有思维参与,甚至更深入到计划、比较、选择、决策等思维层面《走向探究的科学课》P17
,因为探究活动的重点和本质就是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参与活动并积极思考,使思维得到提升,能力得到提高。
在根据目标选择适合学生学****的器材时,我们还可以对教材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改进实验器材或者自制教具,使所选择的器材更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并能让探究活动流程更清晰,更简约,目标更明确。选择合适的器材也好,改进教学设计也好,我们的目标都指向有生机的课堂,有生命力的学****br/>
【】
精选器材,优化设计
有一次上优质课,抽签抽到了六下第三单元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因为跳不出教材编排的活动,所以我就以“混合沙和豆子”和“用蜡烛加热白糖”这两个实验活动来让学生建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科学概念进行了试教。结果如下:
按教材编写顺序设计
实际教学情况
1、混合沙和豆子,知道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和观察到有明显变化同等重要。
这个实验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缺少吸引力,但倒来倒去,观察,交流整理却也要花将近15分钟的时间。
2、加热白糖,观察到很多变化现象,得出充分燃烧后白糖已不再是糖。
学生一下子被这么多的变化所吸引,观察很兴奋,实验本身让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3、认识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并了解蜡烛燃烧过程中还伴随着物理变化。
不能很好地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特别对化学变化中还伴随着物理变化,理解有难度。
通过实践,发现第一个混合实验就要花掉好多时间,而且倒来倒去的,没多少意义,对于混合黄豆、沙子后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结果,即使不做这个实验,学生也有生活经验,况且还是对六年级的学生。所以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说几乎没有,只是让他们认识到科学学****中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也是重要的。课堂上学生对这样的实验可能还会感到莫名其妙,琢磨不透老师要让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接下来的加热白糖更是刺激学生的情绪,实验现象让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实验时间延长,最后导致静心分析的时间不足,静心思考的氛围没有,所以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教学中“混合沙和豆子”实验活动与“加热白糖”实验活动之间是两个没有联系的活动,是各自独立的活动。由于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活动的独立,不能很好地帮学生建构起科学概念,活动也无法达到“探究”层面,最多也只是个观察实验活动。在研读教材和教参的基础上,觉得应该对教学中原有设计加以改进。于是我跳出教材编排的活动,以让学生经历“一块方糖的变化”实验活动来建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科学概念。结果如下:
教学过程
实际的教学效果
一、观察糖被夹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