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村一品与农业观光旅游 每周讲坛第120期 主讲人:李想
一、什么是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是一个形象说法,可以是一村两品,也可以是一村几品。所谓的“村”是一个区域概念,可以是一个村,也可以是几个村,甚至是一个乡镇。所谓的“品”可以是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也可以是商贸、餐饮、休闲、文化等行业的产品。“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产品开发生产托起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过程。
“一村一品”,是指“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是“使优势不明显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导产业,使拥有主导产业的村将产业规模做得更大、产业链条拉得更长、发展得更具特色”。“一村一品”,就是指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主导产品或特色品牌,从而大幅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一村一品”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一个村子有一个带有当地资源优势特色的产品。我们要搞现代农业,必须要走产业化路子。这个产业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它必须是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所以,我们“一村一品”第一条,必须要适合当地的特色,这个地方适合种苹果的自然条件就具备了,然后还得有规模,才有可能变成产业。
二、观光农业的历程回顾与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初,:观光+产品选购,=农产品的展销活动
观光+农业科技普及=知识性宣传
观光+娱乐+节假日文艺表演=吸引游客
到20世纪末,台湾观光农业已经处于普及阶段,其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化。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内地的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以入农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观光农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最早的观光农业出现在深圳,创办了荔枝采摘园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观光旅游的发展,,1996-“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洗、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
2006年底,仅北京市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观光农业园区就有1100个,占地45万亩,总收入22亿元;,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村110个,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7119户,,全年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总收入12亿元。
二、农业观光旅游
①先进性
1、农业科技旅游资源内容
②参与性
③观赏性
④娱乐性
⑤市场性
2、农业观光旅游类型
①生产类
②产品类
③景观类
④农业机械类
⑤综合类
观赏
采摘品尝
参与
务农
疗养
度假
3、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必须紧紧围绕以特色风光、农事活动或村落名胜等的观光旅游为主,并带动其他旅游品牌产业的发展
旅
游
资
源
优
势
旅
游
资
源
品
牌
旅
游
资
源
提
升
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模式
市
场
资源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