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洱海保护工作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洱海保护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mkjafow 2018/11/1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洱海保护工作总结.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洱海保护工作总结
篇一:洛朗初小洱海保护总结
洛琅初小洱海保护—第一课活动总结
为了响应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号召——牢固树
立“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建立洱海保护治理宣传长效机制,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治理洱海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洱海治理成效。我校也进行了一些行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首先,加强了学生责任意识,让学生从保持小河、洱海等不受污染,我们要从小做起。
第二、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加入到保护水土的行动中,自己做到不乱扔垃圾、废品,看到有人污染小河、洱海等的行为我们都能批评、讲道理。
第三、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水与我们的关系,并知道了水
被污染后的严重性,现在同学们都互相监督,做到使我们身边的水源不受到污染。
第四、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组织学生每月清一次垃圾
活动。
1. 动员学生清除附近小河的垃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保护水
源的重要性。
2. 教育学生不乱扔垃圾杂物,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在利用大自
然、改造大自然时,如果不注意,就会又在破坏大自然。
第五、通过活动,学生也明白了洱海流域猎捕、出售鸟类的
行为是违法行为,应该坚决抵制和制止。
洱海,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湖。近年来,由于洱海周边工厂、居民的废水、废气、废渣及生活用水的排放,农田的化肥、农药、塑料大蓬使用,导致洱海水体的负营养化,外来物种的侵蚀,致使洱海的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威胁到人民的生存,制约了大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保护洱海,保护母亲湖,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洱海清、大理兴”,“河道清,洱海清”,根据《大理州教育局
洱海保护治理宣传月活动方案》(教办【XX】79号文件)文件精神,我校制定《洛琅初小洱海保护第一课教学设计》,开展了“四个一”宣传教育活动,
一、在3月5日班会课上,安排班主任给学生上一堂洱海保护
治理课,学****内容由德育室提供。7名班主任按照学校的布置和安排,开展了洱海保护与治理知识讲座,提高了学生对洱海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并付之于行动。为了营造洱海保护治理宣传月活动的氛围,我校组织各班级出一期洱海治理黑板报,学校校长室出一期保护母亲湖——洱海的宣传栏,安排各班级推荐一篇洱海
保护治理的优秀文章和办一份手抄报在3月6日前交政教处,同时,团队部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一首洱海保护的歌曲。
二、宣传标语与知识的传授.
水多用——不要让水白流;人走断电——减少能源浪费;
节约纸张——减少森林砍伐;控制噪声——维护环境安宁;
植树护林——让绿铺满大地;多乘“公交”——保护大气环境;
旧物再利用——延长资源寿命;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体污染;
选用环保电池——防止***镉污染;选用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 食用绿色食品——保障身体健康;垃圾分类回收——变废物为资源; 保护野生动物——共享和谐家园;留下热带雨林——保生物多样性; 倡导生态旅游——只把文明留下;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有限资源; 争做环保志愿者—共建和谐云南。
三、感受描述母亲湖洱海的诗词:
五百里洱海,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撰昆明大观楼联
元代著名作家王昇《洱海赋》里写道:“大理之北,中庆之阳,一碧万顷,渺渺茫茫。控滇阳而蘸西山,瞰龟城而吞盘江。阴风澄兮不惊,玻璃莹兮空明。晴晖澹苍凉之景,渔翁作欸乃之声??”极力地抒写了洱海的壮丽之美。明朝杨升庵的《滇海曲》写道:“萍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回时春。”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里描述洱海:“出省城,西行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茭)苇满泽,舟行
深绿间??草间舟道甚狭。”寥寥数语,但也大致勾划了洱海的模样。
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的家乡“水更碧、山更青、天更蓝、地
更绿”!
篇二:洱海保护治理措施和工作
洱海保护治理措施和工作
洱海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大理市境内,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是一个风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显著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自治州经